反启蒙视角下的现实关照与浪漫想象.docVIP

反启蒙视角下的现实关照与浪漫想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启蒙视角下的现实关照与浪漫想象   [摘要]阿甘的电影《高兴》对贾平凹的同名小说进行大胆的改编,并未对小说中的启蒙叙事进行了解构,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搞笑手法解读了小说隐含的“反启蒙”叙事,同时体现了现代社会以“娱乐”为中心的文化取向。   [关键词]《高兴》;启蒙;娱乐至死      阿甘的电影一直游走于艺术和商业的边缘。和大多数同类电影相似,他的电影受众圈子相对较小,电影《高兴》在票房方面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商业策划操作的功劳,从其电影本身的角度来看,《高兴》难称上乘,但却耐人寻味,从电影《高兴》来看,当下文学或电影的叙事走向或许可见一斑。      一、“飞跃现实的武器”与“底层写作”的反启蒙视角      电影《高兴》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这部曾被人称为“飞跃现实的武器”的小说。是贾平凹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秦腔》之后又一部关注土地变迁后农民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中国在跨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2000年3月10日~10月13日主人公进城和回乡之间),被以“大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挤压、剥夺、诱惑的农民抛离土地进城谋生的生活状况。小说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中心。涉及城市底层中的乞丐、民工、妓女等等各种人群,发掘他们生活的“整体”.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底层”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大量的细节和对刘高兴、五富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了这些被称为“破烂”的农民在城市中的潦倒困苦和他们鲜活生动的情感世界:他们身处底层、操持贱业、忍辱负重,被城市轻视和排斥。总体来讲,小说与电影《高兴》的故事基调都是写实的,剥开电影的叙事艺术.电影本身所讲的故事和小说基本一致,并和大多数农民工题材的电影一样,多角度多侧面地为我们展示了农民工的现实生存状态。但和一般农民工题材电影的关注现实、揭露问题不同的是,电影《高兴》通过特殊的电影叙事为我们化解了深度,以一种娱乐思维让观众留下了笑声。   近年来“底层写作”蔚然成为一种新文学思潮.它关注被忽视了的底层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发现问题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这种现实关照.从五四的现实主义写作开始就带有一种“启蒙”的姿态。细数现实主义思潮走过的历程,从左翼文学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探讨争论到新时期的诸如“新写实”“现实主义冲击波”等流行词汇的更迭,现实主义一直是主流的创作方法和美学特征。其中以底层群体为描写对象,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启蒙姿态而展开对底层群体的剖析和批判的创作思路是现实主义写作的主要策略。最典型的当属鲁迅。鲁迅小说中的“返乡者”形象,作为城市视角的代言人,以现代的眼光关照古老中国土地上的底层农民,以启蒙者的身份俯瞰底层群体。底层群体是被动的受启蒙者,和启蒙者处于不对称的语义场.底层群体对外在世界少有评判,只有在现代性话语面前的木讷和失语。   小说《高兴》一反启蒙小说的叙事模式,在小说中没有现代都市里居高临下的叙事者,而是以小说主人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捡破烂的刘高兴为叙事主体.从被启蒙者的视角来审视现代都市。历史好像开了一个尴尬的玩笑,被启蒙者学会了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启蒙者.现代都市的浮躁、喧嚣、虚伪、颓废于是全部暴露在被启蒙者的视野之下。以乡下这一相对静止的常态来参照病态的后现代都市生活,底层的被启蒙者开始以一种反启蒙的姿态来审视启蒙者,刘高兴那句不大经得起逻辑推敲的台词“往上数三代五代,谁不是农民”.完全可以理解为被启蒙者对于启蒙者的反诘和揶揄。电影《高兴》很好地领会了小说的精髓,全片搞笑和“黑色幽默”的基调,道出了贾平凹内心深处深刻体会但却不忍点破的作为启蒙者的尴尬和无奈。电影搞笑的风格,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加入.以及颠覆反映底层农民工电影惯常揭露问题的处理方式.以一种不需要理由的乐观情绪贯穿故事始末等等,和小说在形式上拉开了距离,但骨子里却更加的契合。贾平凹曾说过比较满意阿甘的改编,大概就是指二者精神的灵犀相通吧。   贾平凹有自己一贯的写作态度.在作家快被“饿死”的当下,孤独地坚守着他们那代作家内心的秉持。阿甘对于贾平凹应该是一个机缘,让贾平凹再一次回到受众的视野,虽然以另外一种形式。贾平凹喜欢自己的作品被后现代的导演改编成一个完全不像贾平凹的作品.他在看过电影后说:“看得出导演很有浪漫情结,当时我写的时候其实挺难受的,这个片子很温暖,从电影角度上讲把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强化了。”因为以贾平凹已经习惯了那种用启蒙视角来看待底层民众,因此他很难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意会到了却很难言传的微妙感觉,以及启蒙在当下的尴尬。电影正好填补了贾平凹的灵感,让贾平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此他说:“感觉很温暖,我非常喜欢,也给我以后的小说创作很多启发。”其实.阿甘给予贾平凹的最大启发莫过于让贾平凹认识到了城市知识者对于社会底层启蒙的无力和可笑。而真正需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