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呼吸万籁一奇僧.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吸万籁一奇僧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些有名望的书僧与苏州确实颇有渊缘。特别是临济宗的一些高僧,如宋代杨歧派宗师圆悟大师克勤,元代大慧禅师宗果、中峰和尚明本,明代苍雪大师读澈等,都驻锡过苏州,以善书闻名于当时。而清未民初临济宗二十二世演字辈的大休和尚与苏结缘20多年间,住持过寒山寺、包山寺和龙池庵。期间,充分显露了他精深的佛理禅义、卓绝的艺术天份和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他自号“醉禅”,自称“疯癫汉”,以自己的方式修行,以自己的方式弘法,以自己的方式悟道,连圆寂之期也自己安排,提前以行剌题诗的形式与众人辞别。这样一位有奇慧而不拘戒律的独行僧,当他把栽花种竹、吟风弄月,作为“随物应机”的禅悟之境;耕书耘画,鼓琴裁诗作为开启方便法门之时,他的觉悟与行止自然会不同常人。从现有的资料看,他蓄须,饮酒,茹荤;只打坐,“平生不务经忏”(火休《自述》)。即使他为修葺寺院募集资金,也不设功德簿,不立功德碑,只以一张字、一幅画或一曲琴以致谢。可见,他的行为与处事方式,只接其自然本性,只循其内心觉悟,确是一代奇僧。也因此不难理解,他在包山寺画的那些怪石了。奇僧出奇画,他的《百怪图》完全越出了中国画的常规。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寄寓了深刻的禅悟,堪称是中国画的奇葩,禅画的典型。      一      那么,大休的书画艺术主要受谁的影响呢?最近发现的周梦坡《苏州寒山寺前住持大休大师塔志铭》为我们提供了线索。铭中讲大休的书画:“得尝以几谷、六舟诸禅宿……”周梦坡是太休的挚友,他所写的“塔志铭”其真实性是无庸质疑的。大休的书画应该师法了前辈几谷和六舟。我们知道几谷,是清代书面家,张夕庵的弟子。几谷是释明偷的号,俗姓王,字智勤,义号九子山僧,丹徒人。生卒年不详,1840年前后还在世,于咸丰中期去世,年约59岁。以山水花鸟画名世。其画风“下笔如风,墨彩沈郁”,在当时非常有影响,索画者甚多,与六舟和尚相友善。六舟,是释这受的字(1791年―1858年),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竹刻家。曾住持过杭州西湖净慈寺,苏州沧浪亭大云庵。工书,善山水花卉,有青藤纵逸之风,阮元誉之为“金石僧”。据记载,达受藏有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因追慕怀素以蕉叶代纸练字而名其居日“绿天庵”,自号“小绿天庵僧”。而大休在驻锡云居圣水寺期间,也曾效法达受以蕉叶代纸练习行书,可见其影响的程度了。   大休的书面现在已经难得一见了,以前偶尔在拍卖公司看到过两幅作品。一幅是东方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02年的拍品《大休和尚竹石图》,103厘米×46厘米,竖幅。画的是朱竹墨石,石似一坐僧,在石的皴法中嵌入了“平安”两字。此画作于1927年农历12月(农历丁卯嘉平月),基本与画《百怪图》同时,画石的风格也相似。画上有大休的题诗:“霜天雪地不知寒,叶比枫林色更丹。欲卜来年家国事,报君从此得平安。”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另一幅也是该公司2003年的拍品《大休梅花轴》,166厘米×76厘米,中堂。画的是一棵水墨参天梅树,枝?o婆娑,但其出?o亦不与前人的画法相同。在画的左侧题有一诗:“我爱梅花学写真,乎生长作墨磨人。莲池九品他年事,先倚孤芳证化身。”在画的下部还有4行补题:“余写梅花,多不点心,每有来问者,可知远山无崖,远水无波,远人无目,即识此意。况夫写梅,最重者骨格,穿插精神与折枝相异耳。”这两幅画都带有禅意,体现了大休的书画风貌。但这次有缘得见《百怪图》的全貌,要感谢诸家瑜先生的用心搜集,使我有可能全面地认识大休的书画艺术。   《百怪图》共有102幅(说确切点,加上封面,是103幅),完成于1928年至1929年。当时的社会名流如李根源、张一麟、金松岑、吴湖帆、周梦坡、庞莱臣、李希白等都为这本画册题词。周梦坡在诗中甚至把他喻为晋代高僧竺道生和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之祖巨然,金松岑称他是“石颠画禅”,庞莱臣评他的画是“画外别传”,给了《百怪图》以及大休和尚以很高的评价。然而,凡初看到《百怪图》的人必然会想,大休为什么要画这些怪石呢?他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其实,在他的诗里已透露了其中的玄机。1932年重阳之后,大休又一次(前曾有3次作出过圆寂决定,均因外界缘故未能如愿)决定了圆寂之期,他将概括自己一生的一首七律诗抄写在名刺上,分送给诸友,作为辞别。其中有一句是“禅心尽载诗中画”,已点明了他一生把诗与画作为师心明道的手段,取琴诗代精神,以画笔证禅悟。还有在《梅花轴》中的题诗有两句是这么说的:“莲池九品他年事,先倚孤芳证化身。”“证”,指证悟。以画梅证悟自己的佛性。“化身”,又可称应身,原指释迦牟尼为化导众生的“随类应化”。这里指一旦觉悟,佛性即在眼前,就能证得佛的化身。所谓“自性悟,众生即佛”(六祖坛经注释)。亦如佛僧玄极说:“心法遍一切处,大地山河,革木瓦砾,皆是发机悟门。”因此,大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