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鸡首壶的时代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鸡首壶的时代特征   鸡首壶是指带有鸡首状流的盘口壶,又名鸡头壶、天鸡壶。它创烧于三国末年,经魏晋南北朝以至隋代的发展、演变,盛行一时,隋以后逐渐消失。      鸡首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纷纷南下,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制瓷工艺逐步提高,北方瓷系出现,从此我国制瓷业形成南北两大系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南方,以瓷器制造为主的手工业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奠基于东汉的青瓷烧造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东南沿海的江、浙、闽,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都相继设立瓷窑,著名的越窑、德清窑、洪州窑、瓯窑、婺州窑、岳州窑等先后出现。这一时期的瓷器种类也不断增加,除罐、尊、壶、碗、盘、洗、耳杯等外,还有鸡首壶、香熏、唾盂、虎子、砚台、镇墓兽、莲花尊、猪圈、鸡笼、灶、多格盒、水注等等。装饰内容也更为丰富,堆塑、贴花、模印、刻划、镂孔、施彩等工艺的使用,使得瓷器造型生动,样式繁多。有的将整个器形做成动物形状,如卧羊形、蛙形等;有的则捏塑动物头部,如鸡头、羊头、虎头等为装饰,以祈求吉祥和辟邪。后者占了动物类装饰内容的绝大部分,鸡首壶即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形。   鸡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禽,很早就与人们的经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河北武安磁山、江西万年仙人洞中,就曾出土过家鸡祖先――原鸡的鸡骨。汉代《韩诗外传》中将鸡称为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德禽”。西晋、东晋的墓葬中有大量陶瓷鸡和鸡舍出土。以鸡为装饰的瓷器盛行一时。   鸡首壶除在江苏、浙江大量出土外,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也都有发现,范围很广泛。在从出现到逐渐消亡的过程中,鸡首壶因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些细微的变化成为我们进行断代的重要依据。下面让我们选择几件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按时代顺序排队,仔细地观察一下。   西晋鸡首壶(图1)以小件为主,肩部贴塑鸡首,鸡首无颈,与之相对应的一面贴有鸡尾,肩部其他两面有弧形双系。鸡首状的流不通壶腹,不能用于倾注。      东晋鸡首壶(图2、3)器形比西晋时高大,壶颈部比西晋时要高。鸡首也有很大变化,鸡冠加高竖挺,鸡首下有颈,双目圆睁,鸡口圆张。鸡尾演变成弧形柄,上端与盘口粘接,下端装在肩部,且柄上端略高于盘口,更宜实用。肩部有桥形系。      黑釉鸡首壶(图3)的造型与青釉鸡首壶基本相同,釉色匀润,器形规整,为德清窑之精品。德清窑主要分布在浙江德清县东郊的焦山和西南郊的戴家山、陈山、丁山等处,以生产黑瓷为主,亦兼烧青瓷。黑釉瓷器使用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配制釉料,当氧化铁含量高达8%左右,上釉时再特意加厚釉层,经高温烧制即可达到纯黑的效果。德清窑从东晋开始烧造,到南朝初期结束,共100多年时间,产品运销到浙江、江苏,甚至远达四川。鸡首壶为当时德清窑的常见器形。   南朝时期的鸡首壶(图4、5)壶颈加长,器腹加深,变得瘦长。鸡冠高耸,引颈作鸣叫状。壶柄的弧度减少而长度增高,更高于壶口。从东晋晚期开始,部分壶柄与盘口的连接处设计为龙首。肩部仍有桥形系。有的壶身还以莲瓣纹、龙纹作装饰,造型更加挺拔秀丽。   从东晋开始,还出现了一部分双首、双柄的鸡首壶。至此,作为日常生活用器,鸡首壶的制作趋于规范,器形修长瘦削,线条流畅,曲线优美。   隋朝鸡首壶(图6、7)壶颈细长,中间饰以弦纹。器身上腹较圆鼓,下腹瘦长,显得更为纤细修长。鸡头雄健,鸡颈粗壮,造型趋向写实。壶柄弧度减小,衔龙造型也更为生动。肩部的系多为复式系。   白瓷是在青瓷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最早可追溯到北朝晚期,如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元年(570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但白瓷真正烧制成功是在隋代。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共出土瓷器17件,其中白瓷6件,胎釉已完全看不到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痕迹,呈现象牙白的质感。传统的鸡首壶也在隋代穿上了白色的“新衣”。   总之,鸡首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别,鸡首壶在当时非常流行,反映了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繁荣经济的渴望。   责编潇然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