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采茶戏的音乐及文化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安采茶戏的音乐及文化意义   采茶戏是江西省的地方小剧种,遍布全省。各地区的采茶戏在表现形式和表演风格上大同小异,但因地域风俗和语言差异又各具特色。吉安地处江西中部,吉安采茶戏系赣中支派。建国后,各县城相继成立专业剧团,在城区和附近农村演出,吉安采茶戏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当地群众最喜爱的剧种。      一、吉安采茶戏的音乐特色      (一)伴奏乐器   传统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的主要乐器为二胡、竹笛、三弦、中胡、板胡、提琴等。武场的主要乐器为大、小唢呐、堂鼓、汉锣、闹锣、斑鼓、响板、人鼓等。这种传统的伴奏形式难以表现现代题材的音乐,为改变这种结构,近年来,乐队在编制上进行了大的改革,除保留三大件外,吸收了大量的西乐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配备了较完整的单管制乐队,既在伴奏风格上力求保持原有风格,又丰富了伴奏的表现力。   (二)唱腔的分类与发展   1、唱腔的分类   1)半班类:曲调多运用于传统大戏。如川调(慢川调、快川调、川调简板)毛朋记调,金叙记调。2)二角班类:曲调多运用于传统小戏。如秋麦调、补背褡调、攀笋凋、麦调、拜年调。3)南北词类:曲调多运用于传统戏。如:南词、十一二韵南词、北词、陕北词。曲调来源于赣剧。4)小调类:曲调多运用于传统小戏。   2、唱腔的发展   向板腔体发展。 吉安采茶戏曲调虽有近百首,但都大同小异多为上下两韵,节奏平稳,板式变化很少。为改变这种状况,长期以来,戏曲音乐工作者,不断在板式上加以变化,运用了 “摇板、导板、散板、快板、数板、清板”等板式。如在《孔雀东南飞》一剧中“为什么你对我无有话讲”唱段,则是将传统的 [拜年调]加以发展,并用大量的清板组合而成。总的来看,吉安采茶戏唱腔的发展尚未全部完善,音乐创作正在不断尝试、革新中。    (三)剧目分类   吉安采茶戏传统剧目据1956年记录有149个,其中大戏41个,按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分为:1、单台戏(独角戏)有:《想郎调》、《扬州十杯酒》等; 2、三角班戏,三角班戏则是由小生、小丑、小旦二到三人用矮子步和扇子花载舞的演唱形式演出的对子对或三小戏;3、“半班戏”即(大戏):半班戏的表演程式学吉安戏(吉安地区的大剧种)、湘剧(古称汉戏)和宣黄戏,小部份剧目如《曹洪走雪》、《平贵回窑》等伴奏还用西皮、二黄等板腔。   (四)表演风格   吉安采茶戏以唱为主,以念为辅,念白生活化,唱腔口语化,舞蹈贯穿始终,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轻松活泼,尤以“矮子步”、 “折扇花”见长,舞台表演真实自然,朴实诙谐。大多数剧目具有浓郁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富有乡土味,所反映的大都是清末时期农村的阶级关系、生活故事、劳动生产、男女恋情。吉安采茶戏表演保留了灯彩的风格,风趣欢快,如小丑坐矮桩,走矮步,小丑步、小脚步,小生耍折扇等。曲调大多为四韵和上下两韵,旋律清新流畅,委婉动听,节奏板式转换自如,朗朗上口。在后期发展中,吸收了吉安大班(即吉安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甚至吉安戏的西皮、二儿,也都纳入吉安采茶戏的音乐之中。      二、音乐的文化意义      音乐的文化意义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的是当地和当事人刻意创造、寓意和追求的,有些是不经意中产生的,另一些是被旁观者所理解和认识的。但它们各自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却是随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而各不相同的。吉安采茶戏的现状可使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这一音乐文化在其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生产劳动与音乐的起源   吉安采茶戏与当地的生产劳动有怎样的联系,是怎样由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的呢?据史载,赣中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妇女上山劳动,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从唱采茶歌发展成采茶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姐回家抱二姐,头茶不比晚茶香。”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采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首队,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出了一大步。后来由民间采茶歌结合采茶灯逐渐发展成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即今天的吉安采茶戏。可见,不论是采茶歌、采茶灯、还是采茶戏,都源自于采茶和其它茶事劳动,人们在歌唱中劳动,劳动又为音乐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由此,生产方式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便在音乐的起源和特色构成上发挥它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并非一成不变地永远处于支配地位,随着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交通工具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