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鸡奖获奖影片意境研究
[摘 要]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善于博采各门艺术之长,表现运动的物质世界和再创时空,其以人物情感为灵魂,以音画造型为体肤,在营造意境美方面极具优势。在金鸡奖获奖影片之中,《巴山夜雨》《边城》《孩子王》可视为富含虚实相生之空灵美的代表。
[关键词] 金鸡奖;意境;虚实相生;空灵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提出“造境”和“写境”两个概念。“造境”也就是“境由心造”,指一个人的处境苦乐常常是自身主观的感觉,即是根据自己的内心体味而虚写之境界,常常用来抒情,故亦可简称为虚境;“写境”也就是人对现实处境的真实摹写,是实写之境界,常常着重叙事,简称为实境。实境要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8226;实境》所言:“取语甚直,计思匪深”“情性所至,妙不自寻”,即用平直而不刻意雕琢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处境和真切情感。虚境是由实境兴发和延引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和情思抒发的载体,需通过实境来实现,虚实相生是构成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正如蒲震元先生所言:“实以目视,虚以神通;实由知觉,虚以智见;实处就法,虚处藏神;实以形见,虚以思进。”[1]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在中国诸多古典艺术中均有体现,而于中国画中尤为明显。清代画家笪重光在著作《画荃》里总结了自己作画的经验:“林间阴影,无处营心;山外清光,何从著笔?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2]浓密的森林中阳光无法照进树的罅隙,巍峨的青山四周笼罩着淡薄的光芒,这样的景色在画家笔下该如何表现?中国画向来不以逼真见长,而是注重创作中融入主体的认知和领悟,强调神似大于形似。于是就需要借助留白、布局等一些艺术技法将实景虚化,以造成空景神境般的似真似幻的意境美。
克拉考尔认为:“电影的本性是照相的外延,也是对客观物质现实的复原。”[3]但电影并不是完完全全对真实世象的摹写,它虽然以照相术为技术基础,但仍然可以借助光学透镜来改造物象之形。标准镜头摄取的影像接近于人眼的视像,能够造成逼真的视觉效果,而运用非标准镜头如长焦距镜头和广角镜头进行拍摄,则因视角不同,拍摄的景物范围、透视效果均有不同,从而使感知的视像出现夸张和变形等特异的视觉效果。在相同距离拍摄同一物体,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和广角镜头三种不同焦距的成像特点会使物体造型呈现三种不同形态,从而传达别样的意蕴。如《黄土地》中翠巧到黄河挑水的场面,便是使用长焦距镜头压缩景深范围,将位于遥远处的汤汤黄河与身负重担的女主人公紧紧贴在一起。作为此画面惟一的背景,黄河的壮阔无边和奔流不息与翠巧身心所受到的禁锢形成强烈反差,令人黯然神伤。电影还可以借助各种滤色镜和效果镜对实景注入更多的主观意念和情感因素,如使用滤色镜可调节色调达到抒发和渲染情绪的作用,使用柔光镜可使光线产生一定程度的扩散,以减弱反差、柔化影像等。摄影师顾长卫在阐释《红高粱》结尾处的经典红色时说:“最后我们把日全食延伸一层,以日全食为契机,加红滤光镜拍摄,当太阳从月亮背后划出时,天地万物皆红透。”[4]191这“红”是对“我爷爷”“我奶奶”蓬勃生命的礼赞和悲壮人生的叹惋。“在审美观照中,实者虚,虚者实,虚实相生,实境化为虚境,虚境又映照实境,往复运动,生生不息,给人以意境美。意境美越生动、强烈与富于想象性,作品的艺术水平就越高,审美价值就越大。”[5]中国许多诗化电影在营造空灵意境方面颇有建树,金鸡奖获奖影片中亦有通过声画关系和运用自然现象表现虚实相生美学内涵的精品。
一、通过声画关系营造虚实相生之空灵美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语言艺术,画面和声音的关系十分重要。金鸡奖获奖影片《巴山夜雨》和《边城》均借助音乐与画面相配进行叙事抒情,从而形成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立的视听效果,传达了影片主旨并营造意境。广义的声画同步指声音(对白、音乐、音响)和视觉画面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对应关系,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配合确切的。如《巴山夜雨》的结尾处,深受政治迫害的“反动诗人”秋石重获自由,他背着刚刚相认的女儿小娟子――也是罹难后世界上他惟一的亲人,登上山岗,二人凝望了一眼江边驶去的客轮后相视一笑,在葱绿的林间沿途而上。音乐响起清脆的童声《蒲公英》,这是秋石曾经作的诗,由妻子谱成童谣教会女儿并成为父女相认的凭证。“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随着欢快的节奏,画面出现乌云渐散的天宇,阳光从云层中洒落到山间、大地,阴霾消逝慢慢现出万里晴空。“小伞带着我飞翔、飞翔,小伞带着我飞翔、飞翔……”父女登上山顶,女儿在阳光璀璨的山间奔跑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