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笛福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劳动创造主题
[摘 要]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典型代表。主人公把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幸福的源泉,也把劳动作为从绝望到成功转变的重要手段。由此《鲁滨逊漂流记》一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品质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同时还表现出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扩张对劳动创造的依赖性。
[关键词]智慧和能力;人文主义;劳动主题;现实主义
一、丹尼尔?笛福其人及其所处历史环境
丹尼尔?笛福出生在英国伦敦,他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可以说真实地源于他的生活。他酷爱旅游,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几乎贯穿了他的生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是通过旅游而改变主人公的命运。他同时也是一个商人,他在商业领域叱咤风云,虽然最后失败了,破产了,但他用小说来讲述金融的跌荡起伏,用小说人物来言说个人的志向,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一生从事过很多种职业:商人、士兵、经济家、政治家、新闻记者等等。他丰富的从业经历,为他的写作带来了大量的生活积淀,特别是做新闻记者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曾因写了《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等讽刺和批判政府宗教政策的政论文而被捕入狱,并被判以枷刑示众。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洛克等哲学家影响,反对专制,主张信仰自由。当时的英国虽然没有像法国和西班牙那样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极端专制,但是也独尊国教,对国教以外的新教派及其信徙加以种种限制。笛福是新教徙,因而对国教的专制政策十分反感,主张人民应该受到开明的教育,给妇女以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他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使其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人物,鲁滨逊的故事也成了英国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的创作模式和原型,而且更是殖民扩张者借以表达从非法到合法侵入的冒险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美妙的依托。
二、对人性及生存权的真实描述
《鲁滨逊漂流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执,被船长丢弃在南太平洋中荒芜人烟的马斯地岛上,他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四年,几乎沦落为一个衣不蔽体,口不能言,仅用石器和棍棒追赶猎物的野蛮人。1713年,伦敦的一份杂志出版了这个故事,笛福偶然读到它,产生了灵感,他通过表达自己的经历和观念来改变小说的描写。《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青年鲁滨逊?克鲁梭到非洲贩卖奴隶,途中遇到暴风雨,被抛弃到大西洋中的一个渺无人烟,没有任何文明痕迹的荒岛上。那里一无所有,是被上帝遗弃的角落。鲁滨逊到了那里,简直像到了原始时代,甚至比原始时代更糟糕。他望着周围的一切,感觉陌生极了,什么都没有,没有床,没有吃的,他绝望了,在这里该如何生存,以前过着优裕生活的他面对眼前的一切恐惧了,害怕了,他想过就这样在这里自生自灭,但是他更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这一切。没有地方睡,他便在树枝上过夜;没有吃的,他便去渔猎,以捕食鱼鳖虾蟹、野鸟山羊等为食。后来由于工具的进步,渔猎技术的增长及勤勉的工作等原因,捕猎的动物有了剩余,他便开始驯养动物,从此由渔猎阶段进入到了畜牧阶段。他还尝试种植大麦稻子等农作物,从此由畜牧阶段进入了稼穑时期。他制造出了简易的加工麦子、稻子用的木臼、石磨以及土陶,由生食阶段进入了烧烤、烹饪阶段。他还盖了舒适的“堡垒”,既可以防寒又可以防野兽。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制造出了独木舟,从此可以绕岛航行。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他把荒岛变成了美丽的乐园,甚至成了未来的土地拥有者的种植园。在这个荒岛上,鲁滨逊经历了从原始开垦、奴隶的占有、封建的农耕,直到资本扩张和殖民地的占有――这整个历史发展阶段。作品通过苦难的叙述博得同情,通过对劳动创造的赞颂巧妙地掩饰了对“荒芜”土地的殖民。
三、现实主义的典型及劳动创造主题
对该小说的评价,多年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部小说主要通过鲁滨逊漂流和荒岛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讴歌人的创造能力,从人的创造能力角度来揭示人的自由本质,否定神造世界和神造历史的文化寓言。正如刘雪峰所述:“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也是18世纪中叶前后作家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主题。”笔者同意这些观点。特别是其赞美劳动、歌颂劳动的伟大的主旨。如果没有劳动,鲁滨逊无法在荒岛上生存,他可能会饿死在荒岛上,也可能由于长期无人交流而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