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韵味
——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
关于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语文学习的动力,我曾以一个班为样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学习语文有41%的同学表示有浓厚的兴趣,54%的同学表示有些兴趣,有5%的同学表示兴趣不大和没有兴趣。虽然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更多的同学处于“爱”又觉得“爱你不容易”的中间地带。同时,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有23%的同学表示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上课精彩,有36%的同学表示因为语文学习内容丰富精彩,有13%的同学表示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有28%的学生表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学生是因为语文本身的魅力而喜欢学习语文,其余的学生都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推动着语文学习,还没有体会到语文本身的魅力。综上所述,要使学生学习语文成为“爱你没商量”的内心需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苏教版教材所选课文大都紧紧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编排也日趋科学合理。但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一本教科书上,把教完教材作为我们的终极任务。而应以大语文观的眼光充分挖掘教材以及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课程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大语文教学内容。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建设:
一、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广阔起来。
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看作语文教学的内容。学生喜欢玩的游戏,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谈论的话题等,只要经过课程眼光的开发,也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1、挖掘学生生活中具有语文味的因素与需要教学的内容整合。
例如:苏教版四上习作三是学写书信。中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写信这一专题,重点是掌握信的格式并试着写一封信。如果我们把例文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告诉学生书信的格式,再让学生写一封信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有生活意蕴和生活情趣吗?没有。我们曾经尝试过根据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的特点,开发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进行了有情有趣的书信教学。
板块一:趣味浓浓识信体
我首先以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导入书信的教学。接着我出示了一份“家书”——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的歌词,当然歌词是无格式的。然后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听歌边看歌词边哼唱。听完后引发悬念,让学生把歌词改成真正的信的格式。学生一听马上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见学生的兴趣来了,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范文,总结出信的格式。学生读得很仔细,一遍读完后就有同学举手想发言了,可我还得晾一晾,让学生再读一读,看看比刚才有没有新的发现。然后,我就分别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探讨信的格式。学生总结出书信的格式后,我出示“信的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事情谈完写祝语,健康快乐常祈祷;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学生朗读背诵着这琅琅上口的顺口溜进一步加深了书信格式的印象。接着,我就让每个同学试着改一改刚才的《一封家书》歌词,亲身实践体验一下,所谓:我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懂了,做过了就会了。学生很快就按照信的格式整理好了这段歌词,于是我就用实物展示台让学生自己上来展示,大家一起讨论、辨析,之后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修改。
板块二:情感依依写回信
看看火候已到,信的格式都掌握了,于是我进入了教学的第二板块。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封自己写的《给四(1)同学的一封信》,让学生自己读。学生读后我再感情充沛地读给同学们听。
学生听完、看完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是我就让学生给我写回信。学生马上就动起来了,也没像以前那样问字数,我只是提醒他们要注意格式。第二节课学生就写好了,还迫不及待地拿给我看。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誊写在作文簿上让我带回家里看。看着学生认真伏案写作,我心里写满了高兴,因为孩子们此时是幸福的,并没有因为这次学习而感到痛苦。
2、挖掘学生生活中喜欢的活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例如,有一次我就根据学生喜欢玩折尺的情况进行了“折尺的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效果比较好。
有一次午餐后,我匆匆来到教室批改作业。一会儿,我隐隐感觉学生进进出出,似乎在悄悄议论着什么!我猛一抬头搜寻我的疑惑!哦,他们正在比试各自的尺——刚从小店买来的新型的折尺!我悄悄走进他们中间,了解到多数学生买了,不是一把,而是两把,三把。
我好奇地问道:“尺,一种学习用品而已,有一把即可,为何你们需要那么多?”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吱声。很明显,学生怕!
“只要说真话,说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我童年时候有一把木尺就已经很高兴了!”为扫除学生惧怕老师的心理障碍,我笑眯眯地鼓励。
“它很好玩!”几个胆大的开始唧唧呱呱。
“怎么可以玩?谁来教我一着?”我兴奋地说。
“老师,你看,折尺打开时发出嘎拉嘎拉的响声,很有趣!”
“打开后,它真像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