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三面“镜子”的启示
三面“镜子”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面向学生本身”、“案例比较”、“理论审视”三种思维方式的“镜子”来照一照自己的教学,在比较中、理论中认识到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教学。
【关键词】:三面 “镜子” 启示
“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这段话向我们昭示了——不同的“镜子”,不同的作用。其作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以铜为镜,那是依靠实物;以史为镜,那是依靠经验;以人为镜,那是依靠人。
不同镜子的本质区别是思维方式,不同的教学反思的本质区别也是思维方式。当我们用“面向学生本身”、“案例比较”、“理论审视”三种思维方式的“镜子”来照一照自己的教学,可以照出我们的些许尴尬、些许自信、些许认识、些许顿悟。
一、照“学生”之镜,思考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知道自己的实践“成果”如何,绝对不能跟着感觉走!绝对不能由自己说了算!那由谁说了算呢?应该以学生的“成就”来“昭告天下”。在一节课后,学生获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领悟的精神、树立的价值、兴趣的发展、情感的熏陶等等,统称“学习成就”。这里的“学习成就”是整体,不可分开一一“计算”。“学习成就”虽然不可分开了算,倒可以分出一二三个境界来。第一境界是效果好,即学习气氛好,参与面宽广、进步都很大。第二境界是效率高,不仅效果好,而且实现了固定教学时间(40分钟)的价值最大化。第三境界是效益高。不仅效率高,而且学生取得高效益是建立在符合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的。根据这三大境界,站在“学生成就”镜子前,我们不就照出教学成就的“真面目”了吗?
前不久,我上了《爱如茉莉》,对学生的“习得”进行了一次摸底:课文生词的掌握;对文本的细节感悟;以及模仿故事模型来编一个故事(学生的习作基本能抓住细节来写,好多人的习作具有了“疑问-经历-感悟”这样的故事模型)。
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都不错,那么效益在何处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指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表达。
二、照“他人”之镜,思考教学的可能性
自己的案例写好后,把它放入一组同一篇课文的成功案例“群”中,进行对比,找出本篇课文的教学的多种可能性,那么自己的见识不广也不行了。
教完《爱如茉莉》这一课,我整理课堂案例,归纳出大体的思路如下(四个学时完成):
一、走近“爱如茉莉”。
二、细悟“爱如茉莉”。(一)设置冲突,启动情感;(二)披情入文,写出批注;(三)学生交流,引出“细节”; (四)由情到境,逐步深入;1.交流前先说清方式:2.抓住“细节”,初谈意思。3.抓住“画面”,深入理解。4.让“画”丰满,进入意境。(五)紧扣“幽香”,升华感受。
三、透视“文章结构”(原来的理解——经历——新的理解)。
四.模仿“故事结构”来写篇作文。
然后我上网搜索,发现以下几种较受老师们青睐的版本:
第一种:张学青老师版的教学大体思路是(第二课时):
一、“这也叫爱”之问号。
二、“这也叫爱”之句号。
三、“这也叫爱”之感叹号。
四、“这也叫爱”之省略号。
第二种:薛法根老师版的教学大体思路是(第二课时):
一、默写一组词语引入
二、读书,说清读书方式。
三、交流。抓住细节。
四、拓展,请学生写写自己的“爱如 ”。
第三种: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陈飞老师版的教学大体思路是:
课前交流:说说对老师的印象,请同学们大声喊老师的名字。
一、读课题,复习感知。
二、品细节,赏读体验。
三、读结尾,拓展延伸。
这三个版本打开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经验,催化了我的感悟:
(一)“感悟点”的可能性: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茉莉般的爱。而爱的温度都体现在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等细节中。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词语,其实就是选择了感悟点,而这三个版本的感悟点的选择给我展现了丰富的可能性。
张学青老师版的课堂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感悟点:
“奔”、“叮嘱”、“紧握”、“每天”、“布满血丝”、“憔悴”“记住,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蹑手蹑脚”、“拉到门边”与“洗漱”。
薛法根老师版的课堂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细节”感悟点:
“直奔” “钻” “一幅画面”、 “探”、 “爱如茉莉”
陈飞老师版的课堂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细节”感悟点:
“直奔”、“紧”握、“布满血丝”。
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透过文本的细节、关键语词,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细细地体味、沉吟或者把玩,由言及意,由言悟神,学生似乎在不同程度上读到语词背后的意义。
(二)“引导感悟的方法”的可能性
如何引导学生对感悟点进行有效地学习,引导的艺术非常重要,我从这三个版本中看到了“妙计”。我怎么看到教师引导的“妙处”呢?我想教学语言是最好的参照,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为在我看来,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