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陶渊明 兼论北宋诗人的“慕陶”.docVIP

王安石与陶渊明 兼论北宋诗人的“慕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安石与陶渊明 兼论北宋诗人的“慕陶”

王安石与陶渊明——兼论北宋诗人的“慕陶” 一? 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往来无一事,长得见青青。? (《五柳》)? 这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一首五绝。乍读之下,此诗似平淡无奇,但吟咏再三,则觉其随意平淡,有如微风拂面,令人陶然忘机。这是除净了火气的诗,非汩没利害,看穿是非者不能造。面对这首诗,我们的感觉会不觉地通向陶潜之诗。在这首诗中,王安石自以其宅比陶庐,可见他对陶渊明的喜爱。? 值得一题的是,在王安石的诗中,对陶渊明,并不是偶一及之,而是经常涉及——或是提到陶渊明,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或袭用渊明诗句。绝句中提到陶渊明的有“云与渊明出,风随御寇还”(《题定林壁怀李叔时》)、“野性岂堪此,庐山归去来”(《代陈景处书于太一道院壁》)、“未怕元刘防独步,每思陶谢与同游”(《示俞秀老》)、“苦劝道人沽美酒,不应无意引陶潜”(《定林院昭文宅》)、“遗柳当门何啻五,穿径作松适成三。临流遇兴还能赋,自比渊明或未惭”(《遗柳》)。袭用陶渊明诗句的有“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赠外孙》。渊明《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我如逆旅当还客,后会有无那得知”(《送黄吉父三首》。渊明有诗“家如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律诗中涉及陶渊明的则有 “每苦交游寻五柳”(《次韵酬徐仲元》)、“交游涣散渊明喜”(《岭云》)、“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载出尘埃”(《题致政孙学士归来亭》)、“渊明酩酊知何处?子美萧条向此时”(《和晚菊》)、“万金虽愧君多产,比我渊明亦未贫”(《始与韩玉汝相近居遂相与游今居复有此作》)、“柴桑今日思元亮,天禄何时召子云”(《次韵子履远寄之作》)、“好去弦歌聊自慰,郡人谁敢慢陶潜”(《送萧山钱著作》)、“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九日登山寄昌叔》)、“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寄虞氏兄弟》)、“渊明未可得三径,叔夜犹同把一杯”(《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可见,荆公对陶渊明的兴趣确非寻常。? 王安石对陶渊明的爱慕,主要是在其退隐之后的晚年。早年的王安石对杜甫极为推崇,退隐之后,其济世热情大为减退,一心向往着在隐逸避世的生活中求得心灵的宁静,所以,晚年的王安石自然更亲近陶渊明了。这很像苏轼晚年的“慕陶”。苏轼曾自称晚年“独好渊明之诗”。在儋州的时候,他写了一百零九首“和陶诗”,可见其对渊明的赏爱之笃。总体而言,宋人对陶渊明的推崇比唐人更甚。就宋代而言,一般认为,对陶渊明的格外重视是从苏轼开始的,其实,像王安石这样重视并在其诗歌中大量提及陶渊明者,在诗史上也颇值得注意。王安石虽没有像苏轼那样的规模庞大的“和陶诗”,也无像白居易那样的“效陶潜体”,但其诗中所表露出的对陶渊明的赏爱,及那种类似于陶渊明的冲淡深远的气息,也丝毫不让苏轼。? 二? 众所周知,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中经典地位的确立经过了一段长期的由隐到显的过程。陶渊明在唐前的地位一直不显,至唐朝,始多追慕效仿者,如夔州之后的杜甫就在精神上与陶渊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在创作上有意拟陶。而白居易对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及诗歌风味的学习,则把唐人对陶渊明的尊崇推至一个新的高度。但唐人的慕陶并未形成整体的风气,“陶诗范式”未见形成。?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典范意义的确立,是在宋代。宋代诗歌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沿袭之后,一开始就以一种自觉的心态追求成熟平淡的诗风,如确立宋诗风范的诗人梅尧臣就把“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作为诗歌的极诣,并在创作上营造出了平淡老辣之风。从此,一种外枯而中膏,似衢而实腴的平淡之美乃成为有宋一代诗人的理想境界。? 中国的文学家喜欢陶渊明者甚多,尤其是当其不得意之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陶渊明那种乐道自足任真固穷的人格精神能够为他们提供支撑灵魂痛苦的力量。从艺术上说,陶诗有一种豪华落尽的淳朴之美,这种美往往只有到了精神达到返朴归真的晚年,才能真正达成审美旨趣的契合,这就是许多诗人在其晚年特别喜爱渊明的原因。王安石晚年对陶渊明的特殊喜爱,也正是基于他和陶渊明在精神旨趣上的契合。不过,王安石和陶渊明的个性、经历毕竟不同。陶渊明“并非浑身全是静穆”(鲁迅语),他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他的金刚怒目是一种欲济世而又不愿入世的矛盾和无奈,而王安石的金刚怒目则是在强大的反对浪潮下坚行变法最终却遭遇了失败的悲愤和悲凉。陶渊明是素志不泯的隐者,而王安石则是在田园里疗伤的战士。? 陶渊明之所以高,关键的一点:在于他能肯定自己的生活。一般多称陶渊明热爱生活,我觉得似乎不如说肯定生活好。青年人也热爱生活,但未必能肯定生活。人真要能肯定自己当下的生活,其实是需要很高境界的,许多人一生都做不到,但相对做到总是晚年的事。热爱生活基于情绪,而肯定生活则基于哲理境界。陶渊明之高出一般诗人者,正在其能肯定生活的哲理境界,堪称“诗哲”。就修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