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景观评价—中山岐江公园
引言
中山岐江公园案例评价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当我们挖空心思寻找千年古迹和传统形式,以求地方文脉和精神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这种精神就在足下、就在眼前。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城市产业格局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钢铁、煤炭、机械等重工业和采掘工业让步于服务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在退二进三的城市改造中,那些被视为丑陋的钢铁厂棚,生锈的铁轨和吊车,斑驳的烟囱和水塔,能给每个经历过那个火红时代的人们多少记忆,又能给没有经历过的人们多少想象的空间呢?中山岐江公园——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二、设计师简介
俞孔坚
男,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
1998—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至今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俞孔坚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曾八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次获得全球最佳景观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三次获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并获2008年世界建筑奖, 2009年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这些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以生态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大脚革命和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俞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等国际大型会议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分别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三、作品介绍
3.1 基本信息
名称:中山岐江公园
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规模:11公顷
地点:广东省中山市
建成时间:2001年10月
设计委托方:中山市规划局、中山市财政局
建设方:中山市共用事业局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主要参与设计人员:李健宏、庞伟、
胡海波、邱饮源等
3.2 项目背景
中山岐江公园的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3.3 区位环境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是是逸仙湖公园。
3.4 设计理念
歧江公园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公园。设计遵循场地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经济型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设计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的思路,为市民提供一个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历史,可达性良好且能满足休闲、旅游、娱乐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景观分析
4.1 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公园总体上可以分 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城市广场类型景观控制区域,具有明显的城市肌理和功能性,集中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南部则为自然林地类型景观控制区域,主要由自然的水、草、疏林空间构成。南北对比而又呼应。中间的阔大水面成为南北两部分的分隔和联接,一阴一阳,一虚一实,构成了歧江公园的南北格局。
功能结构分析图
4.2 道路系统
(1)沿公园以一主环路贯通,满足消防及公园管理之行车要求,平时不通车。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