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读中感悟的理解.doc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读中感悟的理解.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读中感悟的理解

浅谈对读中感悟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读中领悟词句,在读中感悟情境,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地去感知理解、体验领悟、积累运用,这正是如今学生在课堂阅读实践中落实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有效途径和得力保障。但事实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如意。走进课堂,会发现在朗读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时下,许多教师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在课堂上加强了朗读的训练,整堂课听起来书声朗朗,但读书的层次性和指向性又十分模糊,因此,这样简单重复的多读变成了低效乃至无效;有的教师没有注重通过读进行其他实质性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得课堂缺乏思维含量,学生理解显得囫囵吞枣;一些教师单纯地强调“以读悟情”,忽视了语言的品位,所谓的“情”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尽管让学生经历了反复朗读的过程,学生最终仍未把书读懂、读透,没能读出人物的形象,没能读出所蕴含的情感。 语文教学就是要抓语言,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对于语言文字训练,朗读与感悟既是训练内容,又是训练手段;既是训练成果,又是训练桥梁。朗读与感悟是浑然一体的认知能动元素,应完整地提出,不可分割。如何让语文课上的朗读和感悟变得有效,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真正品味语文的味道,那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弄清楚在朗读中感悟什么,在朗读中怎么感悟这两个问题。 一、享受朗读,读中感悟,悟什么? 1、读中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指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字、词、句的教学中,朗读感悟起着“在语言环境中感知词句、理解词句、鉴赏词句”的作用。在深情并茂的吟诵中,在抑扬顿挫的涵咏中,精湛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可以潜移默化为学生的语言素质。这些能力是以朗读感悟为基础的,也是在朗读与感悟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 2、读中感悟,带动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一般理解,阅读教学的感知阶段即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把文章读通读顺、初知文章大意的过程。其实不全然。充分感知阶段,是深入阅读所应该着力扶持、铺垫的过程,是训练的语言热身运动。现代意义的感知除了读通顺、初步知道文章之大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句段之所在,初步感受文本思想境界之内核。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试想,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摒弃了逐词、逐句、逐段、逐篇讲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学上往往打破教学常序、无序胜有序的教学模式。如果在课始阶段不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不充分彻底感知,那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无以保障,主体地位将难以充足体现。充分感知犹如言语训练之底色,底色疏淡或不和谐,那语言训练之主体教学将会显得力不从心,语言教学之有效性将难以突现。 3、读中感悟,体味情感,享受美感,感知形象。 读不是简单的一读了之,而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这就是说要学生沉潜在作品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感觉,去感受,去感知,知其冷暖,知其急缓,知其甘苦。面对语言文字,去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把它摆在它与整体的关系中,摆在它与语境的关系中,加以揣摩、玩味、咀嚼,感受词语的内涵,获得审美感、愉悦感、意蕴感。在读中联想触发,把平面的文字还原成可感的画面,从文本中读出形象;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机电相沟通,并能联想到作者的话语和身世,联想到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现象等;从文本中读出所熟悉的生活或情感体验,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生活情节或人物形象。 二、享受朗读,读中感悟,怎么悟? 1、感悟来自文本 (1)品赏关键词 理解词语,是语言训练的必修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学校里应该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理解了词语之意,则丰富了词汇,铺垫了运用,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奏。特别是对于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则更是以简驭繁、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故,只有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意韵、悟出情趣,才能提纲契领,布局谋篇。一般来说,找到了这个关键词,也就找到了文章的“魂”,抓住这个关键词来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庐山的云雾》一课,文中有一个词极好地反映了游客对庐山云雾神奇而美丽的感受:流连忘返。一位老师在研读文本后说,“流连”是什么?“忘返”又是什么?那是一种迷恋一种沉醉一种忘乎所以。游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