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人的术前准备 择期手术前,如果存在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应尽可能待此感染治愈后再行择期手术。 不要去除毛发,除非手术切口部位或在周围的毛发对手术有干扰。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在手术前即刻剪除毛发。 鼓励戒烟。指导病人在选择性手术前戒烟。 在术区消毒前,彻底清洗切口及附近皮肤肉眼可见的污染物。 病人的术前准备 切口皮肤消毒是以切口为中心,以同心圆方式向周围扩大。消毒区域应足够大以备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 术前住院时间应尽可能短,减少等候手术期间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但须允许对病人进行足够的术前准备。 一次性切口扩张器 多糖生物医用胶 术中注意点 通风,保持正压通风,最少每小时15 次空气交换,至少3 次是新鲜空气。 清洁和消毒手术室环境表面 。 微生物学取样,但不需要常规进行。 外科器械的灭菌 。 外科的穿衣和铺单 。 无菌术和外科技术 。 围手术期保温。 术后感染指标的观察 术前住院天数 白细胞值 达峰时的值及天数,正常天数,术后是否出现2个峰? 术后体温 达峰时的值及天数,正常天数,术后是否出现2个峰? 呼吸机拔管时间 各种引流管拔管时间(胸腔、尿管) 术后感染指标的观察 血糖水平:术前,术后最高值。 白蛋白水平:术前,术后最低值。 血BUN、血CREA:术前,术后峰值。 ALT、AST:术前、术后峰值。 CRP:术前,术后峰值。 细菌学数据 。 血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 手术病人发热 手术后病人一般均有数日发热,无菌手术也不例外。发热的程度和持续的天数和手术的大小有关。 手术不可避免地造成组织损伤和出血,机体出现炎性反应以及损伤组织分解产物和积血的吸收,导致体温升高,属于创伤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无细菌参与。 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在炎性反应中所产生的细胞因子作为内生性致热原,使体温升高。 手术病人发热 特点:术后l~3天体温开始上升,上升的幅度除受手术大小和损伤轻重的影响外,还和病人自身的反应能力有关。多不超过39℃ ,通过3~5天即逐渐下降至正常 大手术后如果没有发热,反而表明病人体质衰弱,反应能力低下,不一定是好现象。 术后数日体温升高,应视为正常反应。大约l周左右即可降至正常。 手术病人发热 术后第二天即出现高热,腹腔内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伴有化脓性感染的复杂胆道手术应考虑胆道损伤引起全身性感染的可能。 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施行较大手术的老年人,应排除肺部并发症,主要是肺不张。 下部肠道内含有多种细菌,其中包括大量厌氧菌,偶尔可发生特殊的伤口感染,如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切口气性坏疽,发病急剧,术后第二天即可出现高热及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伤口高度肿胀,溢液奇臭,皮下及深部筋膜和肌肉大片坏死,如果是产气菌感染,皮下及组织间隙有大量气体存在。 手术病人发热 术后3~4天体温继续升高,应注意有无肺炎。有导尿史及留置尿管的病人,还应排除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者尤应注意。 术后4~5天体温逐渐升高,如果是腹部污染或感染手术,应考虑是否有腹腔内感染,上腹部手术注意膈下感染,还应注意有无反应性胸腔积液继发的感染。下腹部手术应注意盆腔脓肿。 术后一周后体温不下降至正常,甚至有再次上升的趋势,应注意发生消化道漏的可能。 手术病人发热 术后一周左右体温已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后又逐渐上升,且无下降的趋势,呈稽留热的体温曲线,首先应考虑切口是否发生感染,特别应注意有无切口深部感染。 谢 谢!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清镇市中医医院 戴清波 A Maj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s a Catastroph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手术 部 位 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手术入径以及手术脏器的感染,是位居第2的常见医院感染。 大约2%-5%非腹部清洁手术(如:胸外手术、整形外手术等) 20%腹部手术患者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较未发生感染的患者留住院时间增加60%以上,需再次住院治疗的可能性增加5倍,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倍,治疗费用亦显著增加 --载自抗感染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美国) SSI 感染类型 切口浅部组织的SSI 切口深部组织的SSI 器官/腔隙SSI 切口浅部组织的SSI 感染发生在手术后30 天以内,仅涉及切口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层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层组织的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至少有下列感染的症状或体征之一:疼痛、触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和外科医生将切口浅层组织打开(切口细菌培养阴性则除外)。 4、外科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