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动”走进课堂.doc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动”走进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动”走进课堂

让“动”走进课堂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什么才算课堂与学生都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应有什么基本特点? 首先,课堂教学期间学生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 其次,要更多地发动学生,发动更多地学生去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若只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第三,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学生的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听、看等行为基本上是被动的动,学生是否“看”,是否“听”完全由他自己主观地控制,效果是很差的。论、评、议等行为基本上是主动的“动”,是主动探索的体现,要让学生更多地去评、议、论。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后,可让学生评论拿破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曾说他“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真正的伟大的拿破仑”。那么在你的心目中,他究竟是一代袅雄,还是一个杀人的魔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阐发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学生思想上产生激烈的火花碰撞,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四,要高质量地动。动有有效和无效之分,有效的动是高质量的动,是学生思维活跃的结果,是学生有收获地动,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动,不能“无病呻吟”。这种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一般的一问一答,仅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只有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大数量、高质量和积极主动地动的课堂,才是真正动起来的课堂。那么,如何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 第一,让学生“敢动”。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架子,要以真正平等的身份,真正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不要动辄训斥、压制学生。即使学生想法非常离奇,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是作大量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 第二,让学生“想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巧设问题,并进行鼓励性的发动、引导,如:“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要顾忌所答内容的对错,只要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就行”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这课时,我用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同时在屏幕演示相关的历史画面(如爆炸、逃难、流浪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触摸到民族深处的伤痕,让那个时代的悲愤在学生心中燃烧。然后提问:同学们,歌中唱到的松花江在哪里?“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回事?歌中的人们为什么要流浪?这就牢牢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想动。 第三,让学生“能动”。“蹦一蹦,摘桃子”。要更多地发动学生,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只要学生有动的意愿,哪怕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应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发动更多地学生,提倡多边合作。一般说来,讲座法、讨论法和谈话能给学生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使学生能较为充分地动起来。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学生对“在十年内战中,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蒋介石给予释放不明白”,我让学生查资料后,以教材为本,自编自演小品《逼蒋抗日》,通过学生表演来充分展示当时错综复杂形势。这样通过表演学生明白了,中国共产党这样做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从而更加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光辉形象。 第四,让学生“善动”。在学生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如果学生在一个问题上不能继续答下去,要适当地铺设台阶,使其顺利地完成作答;要适时地点评,如“你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很有价值”;“你的意思是说……”等,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特别是对后进生应多鼓励,使其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在“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中,我先问屠杀的手段是极其残忍的,有哪些?然后再提问: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却被日本右翼分子说成是中国“炮制”的,是一个弥天大谎,你能用史实来进行用力的反驳吗?顿时学生热情高涨,深钻教材,全班沸腾,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要回答,要进行驳斥。这样就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对以上四点,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学生的动也就会逐渐由“自发”到“自觉”,由“被动”到“自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方法演变为一种能力,学生会因此而终生受益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