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我的那些难忘故事
我的老家在安徽宣城,现在,定居在海口。许多人问我,当初,你为什么要闯海南?
我一概回答,主要是当时年轻气盛,在机关坐腻烦了,想换一换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百业待兴,有许多不甘寂寞的热血青年告别故土,投入到南海上这片热土的怀抱。这些人当中有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他,就是我。
1990年3月,我乘船登岛。站在海口新港码头,看到一个大标语一欢迎你来海南开发建设,一下就激动起来,海南啊,从此我就要投靠你了!
一开始,我住在长堤路临江楼(现为“海南博物馆酒店”所在地),客房价8元一晚。没几天,我的积蓄所剩无几。没奈何,我只得搬到钟楼对面的一个招待所,8人一间,一天4元房费。
这时候,我心里开始发慌。身在异乡,举目无亲,谁肯借钱给我?谁会收留我?我不敢往下想。
于是,我??上作品和各种证书,一家报社一家报社挨个找工作。所有的报社接待人员不是说人满了,就是问我拉广告厉不厉害,对我的作品看都没看一眼。我很懊恼,甚至怀疑刚上岛时看到的标语是否具有真实性。到这时,我才明白当时岛上流行的“海南不相信眼泪”这句话的含义。
傍晚,我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招待所,望着破旧的天花板,伤心得快要流泪。不一会儿,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催我交房费了,我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8块钱,非常心疼地递给她一半。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剩下的4块钱,我是去喝一碗稀饭呢,还是不吃不喝留着明天交房费?
我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打道回府,还是继续留下来?回家的话,路费又在哪里?再说,来的时候在同事、朋友面前摆出那么自信满满的神情,现在哪有脸面再回去见“江东父老”?留下来呢,明天的饭钱在哪里?房费又如何去交?况且这里的工作又非常难找!我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我就这么躺着,带着几分忧伤和劳累,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忽然,“咣当”一声,有人用力推门的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睁开眼看看,一位朴素的青年冲我友善地笑了笑,说,打扰你了,然后又指了指我对面的床铺说,我睡这里。
他说的是我家乡的口音,他是我老乡!是安徽人啊,没错!在距老家千里之外的海南,在我处境极度困难的时候,听到这亲切的乡音,见到一位老乡,真不亚于见到天外来客一样,令人兴奋。
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与他寒暄,说起了家乡话。他告诉我,他是安徽省当涂县一家乡镇企业的推销员,长年在外推销一种用于切割钢材的刀片。我则把几天来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因为实在饿得不行,我也顾不上斯文了,对他说自己一天没吃饭,实在没有力气说话了。他非常热情地说,我们下楼去吃饭吧。
我们来到离招待所不远的水巷口,他请我吃了一顿饭,这是我在海南吃到的第一顿猪脚饭,也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香的一顿饭。我急不可耐,把肉汁拌到饭里,三两口就吃完了。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是不能体会到我当时对一碗米饭的那种感情。饿了一天,第一次真心感受到了一碗米饭的珍贵。
我在家是独子,在内地党报当记者时的待遇也很不错,以前,何曾饿过肚子?正因为初上岛时的这个经历,让我后来一直保持着珍惜每一粒米的好习惯。
这位不速之客,住了一晚就走了。毕竟是老乡啊,他把自己外出用来做饭的一只铁饭盒和一只酒精炉,都送给了我,还掏出了50块钱递至0我的手里。
这以后,我用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乡送我的50元钱,买了5斤米、一瓶酒精和几斤榨菜,足足吃了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我卯足了劲儿去找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我就被一家报社录用了,算是在海南落下了脚。
曾经当过推销员
我的一些朋友只知道我做过报社记者――无冕之王,却不知道我在海南还当过推销员呢,曾经沿街叫卖。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海南当记者或编辑,工资每月只有400元左右。那点儿工资只够勉强糊口,要想再图发展,根本不可能。所以,我下了决心,决定不干新闻了,去当推销员。
海南天气热,饮料的销路好,我选择推销的产品就是一种碳酸饮料。推销饮料,需要用自行车载着饮料箱子,一家店铺、一家店铺挨个上门直销。我花了近10天的时间,跑遍了一般推销员不愿去跑的地方,那些路远的,路难走的,新开发区,偏僻的乡村和街巷等等,凡是我知道的、被别人忽视的地方,我决不放过。
推销员不仅要吃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还要守时、讲信用和具有特别的忍耐心,把店主当成上帝。为了能按时去客户的门店。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即使是生病发烧,夜里失眠,也不能例外。否则,你的客户就要被其他推销员拉去,那时候,真的不可思议,每天来来回回要奔波上百里路,只有等到天完全黑下来,才能收工。
海口毒辣辣的太阳直射头顶,加上骑自行车载着沉甸甸的货赶路,我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又晒干,晒干了又湿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