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岂有有豪情似旧时
宋新涛,山东莱阳人。曾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青岛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画院院长,青岛市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
宋新涛自幼习画,青年时代博采众长,1962年后投师我国著名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画技与艺理俱进。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画风渐变,一脱绳墨形成笔力雄健酣畅、墨色浓重饱满、意象简约生动,浑厚豪放、磊落大方、生气勃勃的独特风格。
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山东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宋新涛画辑》、《宋新涛画选》。青岛博物馆和山东文史馆先后收藏多幅作品。198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大展委员会为其举办了个人画展。
画家宋新涛离开我们已经12个年头了。12年暑来寒往,岁月染白了我的双鬓,却没有染白我的记忆。这些年,我常常想起他为青岛美术事业所做的贡献;想起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我与宋新涛相识大约在1988 年。也就是在那次市美协换届的大会上,我看到他被许多索画的人团团围住,他只顾低着头画,画了一张又一张,一共画了6张,累得脸上都沁出了汗滴。后来我们说起这件事,他说:“那天真怪了,手很顺,一连画了6张,而且一张比一张好。”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了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这一年,他收获颇丰,现实兼任青岛画院院长,其次当选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后来又被选为青岛市文联副主席和青岛市美协主席。
一次,我去市群众艺术馆了解情况,意外的在馆长室里遇到了宋新涛,他让我随他去画院聊聊。画院的小车停在安徽路上,这辆前苏联生产的“伏尔加”,可能因岁数太大,司机怎么也发动不起来。宋新涛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才把我们拉到画院。当时的画院还处在初建阶段,宋新涛一手要抓建设,一手还要抓全院的艺术创作,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一谈到画院的未来,他却充满了信心,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口气谈了2个多小时。后来,他又谈起画家要深入生活,建立画家基地等问题上,态度尤为坚决。他说:“画院的知名度是靠画家打出来的,没有画家,画院何在。”不久,宋新涛给我打来电话,约我第二天去海尔冰箱厂。第二天,我赶到海尔,亲眼看到宋新涛同画家们,给海尔冰箱厂的劳动模范作画。厂长张瑞敏高兴极了,他握着宋新涛的手说:“欢迎你们常来!”也可能是由于这件事启发了他,1989年年初,宋新涛请市有关领导牵头,成立了青岛市画家企业家联谊会,宋新涛还担任了副会长。这使得画家与社会走得更近了。
“1962年著名画家李苦禅大师来青岛,新涛有幸拜见大师,苦禅大师看到他的画高兴地说:‘从画上看你是位大家,要努力这样画下去,你会成功的。’并被先生收为弟子。从此,两人经常信件来往,切磋艺事。由于苦禅先生的指点,新涛的画较前大有长进。”这是《宋新涛传略》一书中的一段话。早年,宋新涛在家乡莱阳随邑里王慈忱学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起,随山东大学教授黄公诸学习古汉语、诗词、书法和绘画。闲暇之时,他用心临摹徐渭、八大山人、任伯年和吴昌硕等人的作品,在艺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新涛的画,不是伏案仿古,不是因袭前人,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汲取。他画的《荷花翠鸟》,乍一看,那翠鸟既有李苦禅的影子,也有八大山人的影子,但再仔细地看去,又不像任何人,而是他自己的风格。他笔下的翠鸟神态悠闲,栩栩如生,大有振翅欲飞的气势。再看此画下方的荷花,笔墨酣畅淋漓,大气磅礴,与上方的翠鸟,一收一放,相映成趣。
晚年的宋新涛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摆脱前人的羁绊,创出自己的新天地。他曾对我说:“画要自铸面目。”为了画好梅花,他曾多次去十梅庵村,从造型、出枝、结蕾、开花,细心观察梅花的生长规律。因此,他笔下的梅花意态万端,枝干虬劲,气韵静逸,独具风格。宋新涛爱梅、画梅,其实梅花那高洁孤傲、清淡不群的品格,不正是画家本人的真实写照吗?
1989年夏天,中国书画大展委员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决定:在召开全国版画协会会议期间,同时为宋新涛举办个人画展。这是宋新涛平生举办的第一次个展,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画展。画展是在济宁市太白楼开幕的,所展出的40余幅作品,都是画家苦苦探求的结晶。来自全国各地及省内的画家、艺术家,看了展览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院常务院长蔡若虹为之题词: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美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秦征挥笔写道:“你的画可谓至情言语,我用我法,非我莫为,决非他人可以模仿的。人贵相知,艺在神会,智者何须镌顽石,行人路上口似碑。”
值得一提的是宋新涛的指画,这是外界鲜为人知的。有一天,我到他家里去,看到他右手上涂满了墨汁,正往纸上画,只见他一会儿擦,一会儿点,指掌并用,没用多长时间,一张四尺的《双雄图》就完成了。这幅画用墨沉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