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鉴宝,一个永远新鲜的话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鉴宝,一个永远新鲜的话题      应广大艺术品爱好者强烈要求,北京电视台《周末理财?收藏》栏目联合中国收藏家协会、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社,在“五一”期间共同主办了艺术品收藏大型义务鉴定活动。此次活动专家阵容强大,包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史树青(著名文物专家)、张浦生(著名瓷器专家)、肖燕翼(著名书画专家)、戴志强(著名钱币专家)、夏更起(著名杂项专家),以及故宫博物院著名瓷器专家叶佩兰、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家张忠义和玉器专家古方等鉴定家。咨询鉴定范围涵盖面广,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钱币、漆器、鼻烟壶、珐琅器、青铜器及其他杂项。   专家,持宝人,藏品,三者亘古不变的组合,却不断衍生出新的故事。本刊记者从不同角度出击,力图呈现一次完整的民间鉴宝盛宴。      方兴未艾的民间鉴宝背后   □ 文/马继东   拥挤的人群,急切的等待,陌生的面孔,熟悉的场景―5月2日大清早,全国政协礼堂中心华宝斋门外,数百位收藏爱好者,已经虔诚守候了数个小时。又是一次鉴定活动,又是一场专家与持宝人之间的博弈。   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队伍究竟有多庞大,一直未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最为噱头的一种说法是超过七千万,接近一个亿,这样的数字听起来令人鼓舞,似乎每十个国人中间,便有一个人拥有自己的收藏品。只是,收藏的对象是什么?艺术品的概念又是什么?如果仔细甄选,严格衡量之后,真正的藏家又剩多少?    不能否认,盛世之下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潜力无限,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随之诞生出一次又一次的鉴宝活动。于是乎,收藏者们前仆后继,鉴定家们疲于应付,似乎谁都不轻松。没有哪个持宝者不希望自己的藏品得到肯定,他们仿佛参加某个认证,被否定的沮丧之情难以释怀,而获得承认后兴奋之情又丝毫不亚于拿到绿卡的移民,巨大的落差,就在同一个空间内交替出现。只是,投入的财力也好,心力也罢,个人收藏究竟“值”或“不值”,是否一定需要通过参加这样的仪式,听取别人的宣判?   陆游《秋思》中说过,“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可为何那么多持宝人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失落伤怀许久不愿离场?而少数藏品被鉴定为真品的参与者,惊讶与窃喜几乎成为他们表情的主旋律。笔者忍不住问一句,收藏的真谛是什么?或许这也是快节奏生活催生出的浮躁吧。时光回溯到宋代,在那个经过唐末和五代割据、混乱之后再度统一的年代,政府出于恢复礼制、巩固统治的目的,重奖经学,朝廷及士大夫均热衷于古代礼乐器物的集、整理与研究。比如宋仁宗时的刘敞,他应该算是一个真正的藏家吧。除了将家藏的11件古器,使人模铭绘图,刻之于石,命名为《先秦古器图碑》;还在《先秦古器记》中提出古器的研究方法,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刘敞之后的宋代大藏家也是层出不穷,比较著名的有赵明诚与他的那本《金石录》。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收藏家们往往也是鉴定家,他们借助藏品潜心研究,感性理性皆有倾注。当时整个社会的研究文物氛围是很浓的,比如吕大临所撰的《考古图》以及王黼等著的《宣和博古图》,都达到很高的水准,不仅比较准确地摹录所收器物的图像、铭文,记录它们的尺寸、容量和重量,还进行一定的考证,而且尽可能注明器物的收藏地和出土地。想来那时的人们,收藏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安安静静,既没有攀比,也无太多赝品忧患,他们孜孜不倦寻求失落文化之际,应该料想不到千年之后的收藏者们,会以这种众人集合的方式,完成一项原本孤独而高雅的活动吧。   引古不一定非为鉴今,否则话题也过于沉重,上述文字权作有感而发的闲言碎语。今天的收藏者们,在获得一件藏品之前,究竟投入了多少精力去认识与研究?又有多少人真正抛开利益诱惑,不计代价地搜寻自己喜欢的藏品?有人说,真正的藏家是不愿意参加鉴宝活动的。这话听起来有些残酷,但也不无道理。老专家们颤颤巍巍奔波于各个鉴定场合的同时,放弃的是他们继续学术研究的可能;收藏者们频繁参加各类鉴宝活动之余,渐渐迷失的是自我认知与心态平和――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突然想到“鉴”的篆字,非常有趣:一个弯着腰的人,左侧一只夸张的大眼,下面放一巨盘,盘中盛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宝”,一藏家潜心研究自家宝物的情景早已跃然纸上,可谓形象生动。      民间瑰宝面世几何?   文/ 李红娟   “五一”鉴定活动主要鉴定专家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肖燕翼: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古书画鉴定。   张忠义: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书画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擅长书画鉴定。   张浦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擅长古陶瓷鉴定。   叶佩兰:故宫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