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玉器收藏面面观
民间玉器收藏的由来
民间藏玉,源远流长。宋代时,在文人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一股搜集和考据古器物的风气,民间收藏古玩的习俗便出现了,古玉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古玩品种之一。文人在慕古思潮支配下,积极搜集、整理、研究商、周、汉(所谓“三代”)的金石,玉等古物,并编辑成书,公诸于世,广为流传,特别是吕大临的《考古图》和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都收录了少量的汉代玉器,这是最早收录传世玉器的著作。古玩的特点之一是商品化,也就是具有交易买卖性,很多古玉通过古玩店流入收藏家的手中。北宋时期,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内经营古玩的店肆已成规模,但此时的古玩店经营范围甚广,更像杂货店。如汴梁东街北“潘家酒店”,
“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见《东京梦华录》)。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现了专营古玉的“七宝社”,出售玉带、玉碗、玉花瓶、玉绦环及玻璃、水晶、宝石等(见《西湖老人繁盛录诸行市》),还有“七宝考古社”(见《都城纪胜?社会》)和“骨董行”(见《梦梁录》卷十三)等经营中外奇珍异宝的商家。当时还出现了将古玉作为礼物贡奉、馈赠的风气,如大臣张俊进奉宋高宗的宝物中,仅玉器一项就有新旧玉器共42件,可见当时民间所藏传世玉器的数量是很可观的。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是第一部收辑传世古玉的图录,虽然仅刊布4l件古玉,但标志着古玉收藏专业化的形成。至清代,古玉收藏之风炽盛,尤以乾隆帝为甚。受乾隆帝的影响,清中晚期至民国,古玉成为古玩中最重要的品种,也是官宦富贾收藏的对象。清末,吴大激著《古玉图考》,公布了自己毕生所藏220余件古玉,并详加考证,图文并茂,成为划时代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当时民间古玉收藏与研究的最高水平。
真正的古玉毕竟是后世无法再创作的文物,数量很有限,而玩赏者却日益增多,伴随着藏玉的风气日渐浓厚,仿古玉便应运而生了。仿古玉是模仿古代玉器和铜器式样加工碾琢的玉器。民间制作仿古玉的目的,多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欺骗藏家,这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论古玉器》、清代陈性《玉纪》和民国赵汝珍《占玩指南》中可窥一二。而清宫廷制玉作坊则是为满足皇族玩赏的需要而制作仿古玉,是当时慕古之风的反映,并非牟利之作,具有较高艺术创作水准。例如乾隆晚年,大发好古之兴,不仅广为搜罗古玉,还命玉匠制作仿古玉。清宫旧藏中,有不少古玉与仿古玉同置于一盒内,即为乾隆帝嗜古玩玉之遗留。仿古玉出现于宋而盛行于明清,特别是清代仿古玉的制造、销售、收藏、玩赏等,规模均达到高潮,其数量相当可观。清代仿古玉的制作工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古玉造型和纹饰风格进行仿制,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爱好,往往有清代玉雕艺术审美特点,这类仿古玉较易识别;另一种不仅在造型、纹饰上与古玉相同,而且通过特殊手段,对器表层颜色进行复杂处理,使之形神逼真,真伪难辨。因而过去留下来的玉器中有不少仿古玉混杂在传世玉器中,其中相当多的仍被当作三代玉器而流传,这也构成了传世玉器的一大特色。
自唐宋以来,世人的财富和丧葬观念以及起居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炉、瓶、盒以及山子等实用、陈设器不入土随葬,而是作为家庭或家族财富世代流传下来。特别是清乾隆时期,清政府直接控制了新疆和田地区,大规模组织开发和田玉,优质和田玉料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内地,成为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来源。同时,江南地区以苏州和扬州为代表的玉雕业也发展到巅峰水平,制作品种从几百公斤乃至数吨的玉…子摆件,到佩饰和手把件,无所不包,清宫旧藏的数万件清代宫廷玉器,其精品佳作几乎都是乾隆时期制作的。清道光年间,和田采玉向民间开放,民间用玉之风大盛。赵汝珍《古玩指南》描述了清末北京城里玩玉的盛况:
“凡京巾之中上等人物,无不腰缠累累,丁丁当当者,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富厚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以玉为主要论题。居家无玉,宛如非士夫之宅第。服饰无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身上无玉,似不便与友朋相会。无玉之知识,直不能插入友朋集会之谈话。玉之重要如此,故社会人士无不竭力以求之。”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民间用玉和藏玉数量之庞大。
玉器在民间收藏品中的
优势和特点
现代很多艺术品收藏家选择了玉器作为主要收藏品类,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玉器的文化内涵最丰富。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尤其是古玉,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礼仪、等级和审美观念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其它艺术品无法比拟的,因此,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早在2500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是将玉的特征归纳为“五德”,与正人君子“仁、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品解析: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建筑垃圾处理及清运方案.docx VIP
- (2024)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pdf VIP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讲义.ppt VIP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18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恰当的消费.docx VIP
- 个人生涯发展报告.ppt VIP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动员主题班会(共24张ppt).pptx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