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宜兴紫砂壶术语的英译
摘 要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宜兴的一些紫砂壶术语也与众不同,本文以宜兴紫砂壶为例,分析了该领域英译的主要特点和难点, 对其中术语的翻译进行了一些初探,并指出作为这个领域的合格译员必须牢固掌握传统紫砂文化和制壶工艺两方面的知识,从而避免误译。
关键词 宜兴,紫砂壶,术语,英译
1引言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传统工艺陶瓷中一枝独秀、别具一格的艺术陶,它是宜兴等地用紫砂泥、红泥或绿泥制成的质地较硬的陶制品。制品外部施釉,经1165~1200℃的氧化气氛烧成。精细制品烧成后,外观颜色有栗色、米黄、朱砂紫、墨绿等,品种繁多,尤其以壶著称,造型技艺精巧,色泽朴雅,具有民族特色。清代学者李渔说过“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紫砂壶成为名器名陶,与宜兴地区产茶和饮茶风尚也有一定的关系。 可以说, 宜兴紫砂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以其稀有的资源、独特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观赏、使用功能俱全而享誉人间。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壶艺、诗词、书画与篆刻相兼于一体的紫砂茗壶,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蜚声海外。
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它一方面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甚至超过珠玉。如今,凡是历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尤其自从电视剧《紫玉金砂》热播之后,更是掀起了中外人士收藏紫砂壶的又一轮高潮。
在长期的紫砂壶生产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宜兴紫砂壶所特有的紫砂术语。随着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需要将这些术语译成英语,因此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翻译。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些术语的翻译与事实相距甚远。这些现象当然不利于宜兴紫砂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弘扬。为了更好地弘扬宜兴紫砂文化传统,促进紫砂文化的国际交流,笔者特撰写此文,与同行一起探讨紫砂领域的英译工作,为紫砂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2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史与紫砂英语
宜兴紫砂源于宋代,经过明清的繁荣,进入当今百品竞新的蓬勃时期,形成了一整套原生态的紫砂文化体系,成为我国仅存的捏筑式泥片镶接和打身筒成形的紫砂产地,并且数百年沿袭至今。
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了早期的紫砂窑址,下层出土有大量紫砂残器,有壶、罐两大类产品,以壶类为主,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等。其时代可推定为宋代,主要烧造年代可能是南宋,其下限可能延缓至元代。当时的紫砂壶质地较粗。制作技法、烧成工艺、泥质与火候等都处于初级阶段,壶身有泪釉,表明烧制时是与缸坛等放于一起烧制,且壶身受火不一致,呈现色泽不匀的现象。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的紫砂英语有以下:古窑遗址:ancient kiln relics;古典艺术:classical art;粘土:clay;紫砂残片:damagedpieces;坯体:body;斑点:speck;釉:glaze;光泽度:glossiness;烧制:firing 等。
宜兴紫砂的历史虽然比不上越窑、建窑、定窑等唐宋时期的著名茶器,但自创始初就备受茶人推崇,在短短不到百年的历史内,便在以茶为国饮的中国,博得“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如清代李渔曾称“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为最理想的注茶器。根据史籍,明朝末年,宜兴紫砂开始外销,广受欧洲各地收藏者的喜爱,最后竟然在法国出现了赝作。紫砂壶的身价与日俱增,《茗壶图录》上记载道“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等语。此时,紫砂壶的制壶工艺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其成形方法不仅有拉坯成形throwing、可塑成形plastic molding,还出现了旋坯成形jolleying。
进入了清代的繁盛时期,宜兴所产的紫砂壶固然是一种日用茶具,但名家所制却被视为高价的工艺品。壶工竞相施艺,精细入微而至雕镂繁缛,各显其能。王南林、杨友兰和陈汉文等名师,为朝廷制作众多精细壶器,大多用珐琅彩、堆雕或泥绘装饰,有的还饰有乾隆诗句,制作奇巧,华丽而典雅。此时的制作工艺也有了突破性的飞跃,泥片镶接挺括,壶腹丰满,壶肩圆纯。由于陶瓷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的独特,有着它自身的一套用语,其中又以动词丰富为特点。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内用得较多的紫砂英语主要有:加工(refining)、成形(molding)、装饰(decorating)、烧成(fining)。而由于每种紫砂工序都由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构成,其英文词汇又有别于其它行业。如陈腐(ag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