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圣旨博物馆藏品选萃
聊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聊城明清圣旨博物馆以明清时期的诏书、国书、诰封、敕封(通称为圣旨)为主体,配以科举试卷、官场文书、牌匾等藏品,馆藏圣旨130余件,其他各类藏品2000余件,内容之广,数量之多,在国内民间专题性博物馆中当属一流,现选择部分藏品略作介绍。
一、明清圣旨
“圣旨”作为古代帝王所专予特发的宫廷文书,内容广泛,形式众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家大典、封赠官员、敕谕外藩时所用的仪制性文书,如“制”“诏”“诰”“敕”等,另一类是处理日常政务的谕令文书,如“上谕”“廷寄”等。而当今存世量最多的圣旨,便是仪制性文书中绫锦类诰命和敕命。
诰命用于封赠一至五品官员或世袭罔替之爵位者,由红、蓝、黄、白、青五色相兼的绫锦制成,两端有轴。说“五色”,不一定全用,有三色、五色不同组合。一般来讲,色多为贵。但不论几色,圣旨中必有一段黄色丝缎,表示君对黎民有再生之德。
清乾隆前,各朝代诰命均用墨写。乾隆起,改用五色书写,即朱砂赤、孔雀蓝、胆石绿、松墨黑、赭石褐分段搭配。
另外,诰命还有底纹之分,颁给二至五品官员的圣旨采用祥云作为底纹,一品高官则采用仙鹤作为底纹,明清两代皆是如此。
敕命是用于封赠六品以下官员的,因其封赠官员的品级较低,颜色只有一种即为白色。
图1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月二十一日封贺庸及后嗣子孙五代为副千户的世袭诰命。这是目前展示出来的年代最为久远的一道圣旨。由圣旨内容可知,贺庸之父贺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贺庸及其子孙后世五代在洪武至正德10位皇帝120多年的时间里得以承袭副千户这样一个职位。副千户是明代锦衣卫内部的二等官职,为从五品武官,相当于今天的副师级军官。一般情况下,这类圣旨只颁发给开国功臣。
这道诰命虽为洪武年间颁发,但却是明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补授的。洪武年颁发的原件已经烧毁,这在本诰命中有明确记载。
图2明崇祯四年(1631年),诰封户部尚书毕自严之祖父母的诰命。这是该馆目前展示出来的圣旨里品相最好的一件。
这道圣旨所封赠官员的品级不低,颜色达到五色之多,且采用以仙鹤作为底纹图案。为封赠一品高官的特征。
图3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五月初二日诰封汉军治-仪正加一级同寿及妻的诰命。其以祥云作为底纹,体现了治仪正的品级属二至五品。祥云在部分圣旨里还有防伪功用。当它作防伪标志的时候,“奉天承运”的“奉”字会写在第一朵祥云的上面,明清两代大都如此。
治仪正属于八旗郎卫中的四等官职,是捍卫京城的主要武装力量。
圣旨的文物价值很高。圣旨采用“缂丝”工艺,技法一般以齐缂或平缂为主,花地之间的交接处尚有明显的缝隙即“水路”。绢成后悬空视之,具有类似雕琢镂刻的效果。虽不如刺绣光亮鲜艳。却经得起长时间保存。在古代缂丝工艺制作的丝织品是被皇家垄断的,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由这道圣旨还可以看出,满汉文对照书写是清朝圣旨与明朝圣旨最本质的区别。清代圣旨要求汉字在右,自右向左竖写;满文在左,从左向右竖写。都结于中间,内容对照一致。
二、科举试卷
殿试是古代科考的最高规格,仅考策题,即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治国安邦、巩固政权之策。
殿试策题由皇帝亲命。殿试前一日,读卷官(即主考官)在文华殿密拟策文题目,呈皇帝阅定后,交由内阁用黄纸书写,当夜在内阁大堂传匠刊刻印刷。
殿试卷卷面书写姓名,内页第一扣写明年龄及履历三代。策文以“臣对臣闻”起首,结尾用“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甘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等语。策文不限长短,一般2000字左右,起首之间的书写均有一定的格式及字数要求。殿试卷特别强调书写必须采用正体(即馆阁体),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采更重要。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清朝时,武举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此武举殿试卷高38厘米,长93厘米,分为8折,文章占1折,共92个字。从卷面看,穆玉成的书法并不怎么样,文采也一般,但他考取的名次却是“第二甲第六名”(全国第9名),应该说很理想了(图4)。
再来看成丰六年(1856年)周维翰文举殿试卷(图5)。此卷高44厘米,长253厘米,分20折。文章共1950字,占16折,每折6行字,以工整凝重的楷书书写。周维翰的文采和书法极好,仅排在了“第三甲第五十四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