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缪晓春《坐天观井》解读
艺术家缪晓春自去年在“台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中展出作品《虚拟最后审判》后,现在又一次在北京推出耗时一年创作的《坐天观井》。这是缪晓春以15世纪尼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杰作《俗世乐园》为原型,运用计算机软件创作的一组综合媒介视觉作品。
博斯的作品是一个分为三部分的组画,以诡谲、神秘、充满想象力的画风分别描绘了天堂、人间和地狱的场景。而缪晓春首先将三联画改造为九联屏,原作的画面分别成为第二屏、第五屏、第八屏。第一屏和第九屏则是完全脱离了博斯画作框架的关于“生”和“死”的画面。第三屏是从天堂看往人间和地狱的画面,第四屏是从人间看往天堂的画面,第六屏是从人间看往地狱的画面,第七屏是从地狱回看人间和天堂的画面。随后,缪晓春基本按照原作的构图重新设置了人物和事件,但视觉重心相比原作更为集中和一目了然,在天堂和人间画面中冷色调的使用使得其富有后工业时代的冰凉气息,而地狱之中则燃起了熊熊大火,毁灭得更为彻底。缪晓春还按照自己的体貌特征在虚拟空间制造了一个虚拟人物,并用这个虚拟人物和机器人取代了画中所有的人物,在原作中出现的充满隐喻性的图像则被他用新的象征性图像所取代。从而,他构造了一个当代的“俗世乐园”。然而在构建电脑建模的全景静态画面的同时,一部极富空间想象力的三维电脑动画作品也在同步创作之中,其间由电脑科技生成的备个虚拟的动态场景随后又被缪晓春运用素描、水墨、刺绣等技法加以“凝固”,以不同的画面分别表现出来。最后所有无声的二维静态影像都可以按照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在这部有声的三维动态的Video作品中一一呈现,不断变幻,以此来涵盖更为广阔的叙事可能。
《坐天观井》综合地体现了缪晓春的创作特征:“视点和角色的置换与转换”“对艺术经典的挪用和重构”和“思辨性”,并且包容了他对于时间、空间、生死以及当代社会种种现象的思索与批判。
“视点的置换和转换”的特点,我们从文章开始所述从三联画转化为九联屏的方式中便可以看到。另外,在他《虚拟最后审判》的作品中,他假定画作是一个立体的场景,进行了“从背后看这个场最”的尝试。这样的转化,使得绘画从平面性的二维视角中挣脱出来,具有雕塑般的空间意义。《坐天观井》中增加的画面则又在时间事由上穿插了承前启后的事件,有意识地引导着观者的观看历程,将其从线性的维度引入多维度的宇宙之中,原有画作的意义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延伸和变化。这也是他的作品能跳脱出原作的局限,成为充满主观经验的创新之作的原因之一。
“角色的置换和转换”是贯穿在缪晓春创作中的特点。他从1990年就开始用自己的化身作为创作主题。1995年,作为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他用自己作为原型制作了一个人偶,将其穿上古装,放在各种环境中拍摄。这个“来自过去的访问者”代替了他的感官。代替了他的社会关系、代替了他的时空,与现实环境产生奇异的互动。2005年开始,他用3D建模软件将自己的各个角度的影像综合成一个“虚拟自我”,并将这个来自未来世界的自我放置在艺术史中的杰作之中,进行新的对话。这个眼神空洞、没有情感、不着衣褛、肌肤缺乏质感的数字自我,在艺术史中自我复制和蔓延,取代了几乎所有的人物角色,挑战着传统的有关自我与他人、作者与读者、艺术与现实的概念。虚拟的化身使我们能够进入到影像之中,以不同人的身份去感受和体悟绘画的情境,并参与到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充满活动的对话之中。
“对于艺术经典的挪用和重构”是缪晓春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偏爱手法,也许这和他的艺术史专业背景有关。《虚拟最后审判》原型便是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教堂所绘的经典壁画《最后的审判》。而在另一件作品《H20-艺术史研究》中,他从艺术史中撷取了数幅与水相关的作品,用最新的数码方式加以演绎,试图去描述水在生命间的链接。艺术史对于缪晓春而言是一个与现存世界平行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宏大给他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余地。然而,如果缪晓春的作品仅仅是对艺术经典的当代拷贝,便不值得我们花这么多的文字去解读。正如他自己对《坐天观井》的评价:“博斯的作品只是我的起点。实际上,我并不特别关心博斯作品试图表现什么,我想反映这种表达的灵魂。我喜欢他的作品包含了许多人物和丰富的内容,这样我可以扮演一个更有创造力的角色。在他的绘画中有很多谜团,这些谜团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我想创造我自己的谜团,讲述我们这个时代的寓言。因为我和博斯处于不同的时代,他从没见过飞机大炮、原子弹或太空科技等等,所以他的想象力和我的截然不同。”
的确,原作的“天堂”中,描述了夏娃诞生的时刻。而在缪晓春的“天堂”里,亚当的形象被一个正在阅读写满了二进制代码的卷轴的机器人所代替。在计算机世界里,1和0正是计算机程序最基本的语言,也是虚拟空间一切创造的起点。而人作为计算机语言的创造者和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