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古为贵 变化合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摹古为贵 变化合道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放下刀笔,浮想联翩。从年少时用母亲的剪刀在橡皮上刻出第一方所谓的“印章”起,已是匆匆三十余年。此间甘苦自知,得失随缘。我认为,一个印人在学习、创作中首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观念,就如在浩瀚大海中的航标,对于航海者来说非常重要。由知,创作过程明确个人理性审美观的重要性。   一、求古   早在元代,赵孟兆页 、吾丘衍就力倡“古雅”、“质朴”为要旨,自元、明、清三代影响直至今日之印坛,就是一种汉印审美观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清冯泌《东里子论印》云:“《印薮》、《印正》、《印选》诸书,斯道之规矩准绳之。苟非淹贯始终,与古为化,而欲独辟门径,鲜有不荡越范围者。盖不能放而求放,则真放焉而已,乌可与登作者之堂哉!……不规规于古而无非古,秦、汉以来,自为一家,犹夫书有钟、王,文有《左》、《史》,诗有李、杜,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也。”印人即便试图另辟新境,但根本不可变。纵观印学史,印人企图超越前代、超越师辈的热情是古而有之,如魏稼孙的“印从书出论”、赵之谦的“印外求印论”等等,都是以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大思辩。印人们从“与诗、文、书、画的通感”、“笔意”、“金学石”等诸多方面思考挖掘,渐至出现多元审美取向,但根本上仍以汉印审美观为基础,万变不离其宗。   二、多临   我开始临习印章的基本路径大抵是这样的:由秦汉入手,上溯先秦古玺,浅涉封泥、唐宋官印及元朱,再遍尝明清流派,其中以秦汉、明清流派着力尤多。对于创作,基本亦是以此为大宗。下面拾取我近年来的一些作品略谈创作体会。   汉印是古代印章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达到的最成熟的阶段,其风格所体现的方正、平和、博大、醇雅的风貌,与中国古代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儒家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其成为后世历代印人心慕手追的典范的重要原因,也就是汉印贯彻了儒家的最高审美理想。篆刻的流派印创新,也往往是从汉印风格中得到启迪,触发灵感。清巴慰祖《四香堂摹印?自序》中有云:“寻山之有昆仑,问水之有星宿海也”,是以将汉印比作也。“缘云雪水”(图1)印以汉白文印审美为要旨,在追求古雅、质朴的基础上,强调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在印史研究中,按制作工艺的不同,一般习惯分为铸印和凿印两类。而今铸印、凿印的概念已经成为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形态的一种分类。所谓铸印,其风格表现为线条饱满匀称,笔画浑厚凝重,布局端庄平正;凿印,其风格表现为线条瘦削劲利,笔画恣肆豪放,布局奇险多变。“云仲得意”(图2)印则是刀法灵动恣肆,节奏明快,急徐轻重,变化有致,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此外,在“云仲得意”一印中还更多的借鉴了急就章的意味。   三、求变   黄??先生著《中国古代印论史》曾说:“如果说‘印从书出论’的出现,是因为乾嘉年间碑派书法思潮的刺激,那么‘印外求印论’的出现,则既有碑派书法思潮的刺激,也更因清中叶以来地下出土文物日益丰富,文人汇集、考证金石资料的风气渐盛所导致。”《苦兼室论印》中有载:“刻印以汉印为大宗,胸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然后随功力所至,触类旁通,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额、造像,迄于山川花鸟,一时一事觉无非印中旨趣,乃为妙悟。”作此观点的即是一代宗师,诗、书、画、印全能的大家,“印外求印论”的倡导者和开拓者,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的赵之谦。生于江南地带的我,自然对碗底的青花押印一点也不陌生,自从注意到她的时候,仿佛有一见倾心之感。于是便从多个视角对其加以拆解、添加整合,“未央”(图3)、“为五斗米折腰”(图4)、“哲辰”(图5)、“自得”(图6)、“中庸”(图7)、“放下”(图8),是明清青花押印形式意味中再糅入不同字法而创作的作品,其中甜酸冷暖,甘苦自知。“未央”一印,基本就是原汁原味的照搬某一青花押印,只略加以字法变化,轻松地边栏加上极具动态的文字组合,就如节日里一对男女在为大家翩翩起舞;而“为五斗米折腰”则是糅入汉印摹印篆,分别以朱白文处理,错落有致,精劲有力,清虚有神;“哲辰”一印糅入小篆,方圆结合,韵律轻松;“自得”糅入秦诏版,悠游自在,清劲超逸;“中庸”一印糅入大篆,活泼大方,凛然庄重;“放下”一印,突发奇想,篆隶结合,轻松自然,疏密得当……通过实践,糅入字法感觉还是以秦诏版及汉印摹印篆、汉器铭文为更佳,此类文字生动活泼,自在多情,天真烂漫,可变性特别丰富,现在我的创作中,除了传统汉印形式,就这种形式的比较多一些。   在印章创作过程中,光有理性的思考还是不够的,他还得有感性(兴)的创作热情。兴起而勃发,无法控制的激情剧涌心头,在神情畅满中快速地完成佳作,其动力就是“兴”。近些年由于工作、教学的繁忙,我的篆刻创作不甚勤快,其中很多作品多是由“兴”而发挥的。“九九归一”(图9),刻于1999年某个清晨,20世纪的最后一年里,喜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