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命途多舛的瞿蜕园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是在民国初年首先经由一位复旦大学的学生翻译成中文的,这个学生的名字叫瞿宣颖,即瞿蜕园。1917年,执教复旦大学的薛仙舟先生赠给他的学生瞿蜕园一部英文书籍,瞿将其中的那句“All for each,each for all”翻译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中国合作运动之父的薛仙舟先生之后便将这句话作为了当时中国合作运动的宗旨和口号,使之流传至今。青年时代的瞿蜕园曾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当时他被上海学生联合会选为文牍,之后他起草了上海学生联合会的大量文件,积极参与学生爱国运动。
显赫身世
瞿蜕园(1894~1973年),现代诗人、学者,名宣颖,字兑之,蜕园是他的号,湖南善化人(今属长沙),是光绪朝相国瞿鸿?S次子。他也是清末重臣曾国藩的外孙女婿,曾国藩爱女曾纪芬的女儿聂其璞即嫁给了瞿蜕园。
他的父亲瞿鸿?S(1850~1918年),字子玖,号止庵。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升内阁学士,曾任多省乡试考官及学政。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后秉承慈禧太后旨意,屡献求和之策。先后出任正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大臣、外务部尚书等职,授协办大学士。1906年参与策划预备立宪,任议政官制大臣。1907年因忤慈禧旨意,与奕勖发生矛盾,被罢斥回籍。1918年病逝于上海。
补书堂主
湖南长沙的朝宗街,有一豪宅,内有息舫、虚白?m、超览楼、湛恩堂、赐书堂、柯怡室、扶疏书屋、双海棠阁等建筑。超览楼是瞿鸿?S的书房,他的许多重要书函便是在这里写就。瞿蜕园晚年也曾使用超览楼的专用稿纸著书立说。此豪宅中的双海棠阁则是瞿蜕园的读书之所。瞿蜕园在《故宅志》中谈及双海棠阁说:“一生所得文史安闲之乐,于此为最。每当春朝畅晴,海棠霏雪,曲栏徙倚,花气中人。时或桐阴藓砌,秋雨生凉,负手行吟,恍若有会。”后来他赴北京,居住在黄米胡同,宅中有红白两棵海棠,花茂叶繁,瞿蜕园遂名之后双海棠阁。在他的书画作品中,经常能够见到一方“后双海棠阁”的钤印。
辛亥政局变动以后,社会十分动荡,瞿家的藏书多有毁失。瞿蜕园到北京就任国务院秘书长后,曾设法将长沙赐书堂中的藏书运到北京,然而此时瞿家的藏书已经散失大半,“思欲补其亡阙,稍复旧观,而力不逮,故名其堂曰‘补书’以寄意。”这就是“补书堂”的来历。瞿蜕园以补书堂为名编辑的书籍主要有《补书堂文录》《补书堂诗录》和《补书堂诗续录》。此外,抗战前夕,他将藏书1811种(共59769卷)寄存国立北平图书馆,该馆特编印《瞿氏补书堂寄存藏书目录》,以为感谢。
社团活动
1919年,近代著名学者朱启钤出任南北议和总代表时,在南京图书馆发现宋代李明仲所著《营造法式》一书,他如获至宝,心中立即盟生了抢救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想怯。返回北京后,便与好友陶兰泉、阎霍初、瞿蜕园共同商议,决定先将其书重印,以广流传。继而成立中国营造学社,以研究中国古建筑为宗旨。1920年,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营造学社在北京创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学社设法式组和文献组,前者由古建筑学家梁思成任主任,后者由刘敦祯教授主持,其他成员有林徽因、刘士能、陈明达等著名学者。这个学社团结了国内一流的古建筑专家,搜集、整NT大量古建筑文献,并对其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和编印,出版了我国古建筑专著30多种,对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瞿蜕园是中国营造学社的骨干成员,该社解散之后,瞿蜕园先生还带出了大量的营造学社专用稿纸,以志纪念。他晚年的许多手稿就是在中国营造学社的专用稿纸上写就的。
瞿蜕园参加的另外一个文学社团是由梅兰芳、昊湖帆等人倡办的“甲午同庚千龄会”。1943年,上海正处于“孤岛”时期,爱国人士皆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这时候上海有一批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出生的名人,当时正好50岁。这批知名人士经郑午昌、梅兰芳、吴湖帆三人倡议成立该会,成员包括梅兰芳、蔡声白、陈少荪、秦清曾、张君谋、孙伯绳、周信芳、陆兆麟、席鸣九、张旭人、徐光济、李祖夔、吴湖帆、范烟桥等各界名流。他们常举办雅集,切磋技艺,以抒发各自胸臆。抗战胜利后,瞿蜕园从北京来到了_上海,人们对于这位在日伪时期担任过北大监督的昔日文坛名流并未唾弃。其在方志学方面的成就以及诗书画等方面的才华,依然得到了海上名流的欣赏。集社还是破例迎其人会。瞿对此自是心存感激,并为自己取了个“蜕园”的号,以昭示自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决心。
怀超社是同瞿蜕园密切相关的一个文学社团。诗人沈瘦东在其诗集《瓶栗斋诗话》中提到“兑之为善化相国之季子,为人温雅,淹贯中西。相国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