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与国耻.PDF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庆与国耻

동아시아문화연구 제55집 |71~92쪽 |2013.11 国庆与国耻 -近代中国纪念仪式的表象战略- 小野寺史郎* 41) 目 次 1.导论 2 .从 “commemoration” 到 “纪” 3. 国耻纪念与 “祝典” 4 .国庆 5 .结论 [内容摘要]  在十九世纪西欧发展的commemoration这一政治文化传到东亚后,首先在日本开始 将此翻译成“纪念”,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纪念碑、纪念会等广泛流行。戊戌变法前后的中 国,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以日本的“纪念会”做为榜样,再加上独特的解释,提出了 纪念国耻,激发国人感情,以图自强的策略,并付诸实施。与此同时,梁启超还认为类 似法国革命纪念日和美国独立纪念日的“祝典”也是有必要的,并建议通过表彰过去的“事 业”来增强民众的爱国心。新政时期立宪派采纳这些方案,一方面召开国耻纪念会,将晚 清史描绘成充满外侮的国耻史,另一方面则举办“祝典” ,把新政说成是洗雪国耻的妙 策,以此来试图获得大众对改革的赞同。与立宪派不同的是,革命派是以推翻清朝为目 的的,他们更注重强调汉人受到的满洲人压制的“国耻”。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清一色的 庆贺气氛中,新建的民国政府却只采纳了国庆日等“祝典”,而将国耻纪念置之不理。可 是1915年的“二十一条要求”事件迫使中国知识分子又一次意识到曾一直被忽视了的“国耻 纪念”的必要性。加以之后发生的反复被“辱”事件,促使“国耻”成为比“国庆”更有力的近 代中国自我形象表象和激发国民感情的因素了。 [关键词]国庆,国耻,纪念,近代中国,政治文化 *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72 동아시아문화연구 제55집 1.导论 霍布斯邦 ( )曾经指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选举制民主 Hobsbawm 主义得到广泛开展,同时大众政治也开始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为得到广 大臣民的服从与忠诚,欧洲各国采取了新方法,制造出大量例如公共仪式、 1) 纪念日、建筑物、广场、纪念碑等 传统 。 这些仪式和象征以各自的方式试 “ ” 图表现民族、国家等本来抽象性的概念的存在,并使其可视化。 为达到将历史事件转化成民族、国家 传统 的目的, 纪念 这一政治文化 “ ” “ ” 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纪念仪式就是从历史事件中取出其中的几 个 ,并赋予其官方解释,然后再展现给参与者或参观者的一个机会。如果要 定期地使这些仪式重现,就要采取纪念日的方式了。 那么在十九世纪的西欧形成的纪念仪式或纪念日等政治文化对东亚,特别 是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纪念仪式、纪念日 中,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并把它展现给大众的呢 ?本文就此问 题,以具有近代中国特色的 国庆 和 国耻纪念 等概念为中心进行考察。 “ ” “ ” 2.从 “commemoration” 到 “纪念”  “commemoration”这一概念,于十九世纪后期从西欧传到东亚。  今天东亚的各种语言,一般将 翻译成 记念 或 纪念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