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PPT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要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概念
1、整体观念
内容
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概念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成书年代
著作
作者
主要学术成就
春秋战国至汉
《黄帝
内经》
从整体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养生康复等;较为全面、系统的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记载了运用四诊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重视预防,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汉
《难经》
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各个方面,尤其对脉学有较详细而精当的论述和创见。
东汉末年
《伤寒
杂病论》
张机
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载方363方,配伍严谨,药味精练,疗效显著,被后世医家称为“经方之祖”。
绪论 学习内容小结表1
成书年代
著作
作者
主要学术成就
东汉
《神农
本草经》
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记载了每种药物的性能、主治,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西晋
《脉经》
王熙
载有24脉,既阐明脉理,又分述三部九候等脉法。是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晋
《针灸
甲乙经》
皇甫谧
确定了349个腧穴的部位、主治和针刺方法。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南北朝
《雷公炮
炙论》
雷敩
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反映了汉以后药物加工技术的水平。
隋
《诸病源
候论》
巢元方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载列各种疾病的证候1739论。
绪论 学习内容小结表1
成书年代
著作
作者
主要学术成就
唐
《新修
本草》
李勣、苏敬等
收录药物844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方法编撰药物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
唐
《本草
拾遗》
陈藏器
增补了大量的民间药物,并按药物的功效,将药物分为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为后世方药按功效分类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
《三因极─
病证方论》
陈言
在病因上首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金
《素问玄
机原病式》
刘完素
以火热立论,用药多用寒凉,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学说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绪论 学习内容小结表1
成书年代
著作
作者
主要学术成就
金
《儒门
事亲》
张从正
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张“邪去则正安”,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
金
《脾胃
论》
李杲
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治疗重在升补脾阳。
元
《丹溪
心法》
朱震亨
重视相火妄动,耗伤真阴,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
明
《本草
纲目》
李时珍
载药1892种,绘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自然分类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对16世纪以前的本草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而且还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影响远远超过了本草学的范畴,在国内外的影响深远。
绪论 学习内容小结表1
成书年代
著作
作者
主要学术成就
明
《普济方》
朱橚
收载了十五世纪以前所有方书的内容,载方61139首。
明清
《温疫论》
吴又可
创立了“戾气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
《温热论》
叶桂
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并提出“久病入络”之论。
清
《温病条辨》
吴瑭
创立三焦辨证,完善了温病学体系。
绪论 学习内容小结表1
绪论 学习内容小结表2
基本特点
内 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形体结构的整体性
生理上的整体性
病理上的整体性
诊治上的整体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辨证论治
证、辨证、论治
病、证、症区别与联系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