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光唇鱼研究进展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唇鱼研究进展综述

文献综述 (2015届本科) 题目: 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 学院: 专业: 班级: 水产与生命学院 水族科学与技术 11级水族1班 学号: 1118119 姓名: 王乐乐 指导教师: 孙大川 二O一五年五月 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 前言 光唇鱼,俗称“石斑鱼”,是山区重要的野生渔业资源,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 由于环境变化、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其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对保持自然水域生物资源多样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实现光唇鱼的人工保护与开发,各地纷纷开展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和人工增殖放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调查杭州地区光唇鱼种群分布、自然生长特性、资源现状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亲鱼培育、流水诱导自然产卵、人工催产授精、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和池塘流水式养殖等技术研究,经多年实践努力,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杭州山区溪涧开展光唇鱼人工繁养殖技术,制定了杭州市地方标准《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 光唇鱼作为山区渔业的优质品种,人工养殖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修复与维护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促进本地区光唇鱼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生态渔业起到积极作用。 光唇鱼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养殖品种,即适合在库叉、溪流或河道放养,也适于在山塘及养鳗场等人工养殖,也可作为游钓、观赏鱼开发,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经济鱼类。据相关资料阁报道,目前光唇鱼属已知种和亚种共有21个。在系统分类方面,吴秀鸿等于1981年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鉴定出光唇鱼的新种;赵俊等嘲通过形态学特征、解剖学及同工酶表型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厚唇光唇鱼A.1abiatus和侧条光唇鱼A.p0rallens的差别,发现地理隔离是这两种光唇鱼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后赵俊等于1997年在湖南吉首采集得到鲤科鱼类1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吉首光唇鱼 .ishouensis sp.nOV王莉等同利用线粒体ND4基因序列研究了光唇鱼的系统发育特征。唐安华等对云南光唇鱼的胚胎及胚后发育做了细致的研究。此外,张玉明等 对光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迄今为止,对光唇鱼详细的药物耐受性致死实验药物指标的实验鲜有报道[2]。 光唇鱼的品种及介绍 彩虹光唇鱼 学名(Acrossocheillus iridescen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五杠鲮,火烧鲮,花榄鱼,花鱼,疴肚鱼。 体长,侧扁,尾柄较细,背部在背鳍前呈弧形,腹圆而平直。头尖,头长小于体高;吻突出,稍短于或等于眼后头长。吻皮稍下垂,止于上唇基部,不与上唇相连,其边缘完整。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肉质,上下唇宽度约一致,下唇分左右两侧瓣,相距颇宽,约为口宽的1/3或超过。下颌外露,具角质边缘。须2对,吻须短于颌须,颌须约等于眼径或稍短。背鳍刺粗壮,后缘具强锯齿;尾鳍大,分叉甚深,末端尖长。体侧有5条橙黄色横带。雄性成熟个体的吻部及臀鳍第4、5分枝鳍条出现珠星;体长超过15厘米的雄性个体,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及第1分枝鳍条延长呈丝状,其长度超过头长。 虹彩光唇鱼为江河中下层鱼类,生活于石砾底质、水质清澈的溪流中。性杂食,以着生藻类、水草为主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岛各江河。 厚唇光唇鱼 鲤科 学名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 体长,侧扁,背部弧形,腹部圆。头侧扁,其长约与体高相等。吻钝,突出。口下位。下颌弧形,前缘露于唇外。唇厚,下唇分两侧瓣,在颏部中央互相接角虫。须2对,颌须稍大于眼径。背鳍刺极细,后缘光滑,末端柔软.雌体体侧有6条垂直黑狭条;雄体中轴具纵纹,垂直条纹在侧线之上。 生活在山涧溪流中。小型鱼类。常栖息于砾石底的急流处。 分布于台湾、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水系。 半刺光唇鱼 鲤科 学名 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NiChols)俗名:石斑鱼 体侧扁,背部隆起。头锥形,头长小于体高。吻尖突。口下位。唇较厚,下唇侧瓣相接处有一小沟。下颌稍外露。须2对,颌须与眼径约相等。背鳍刺基部较粗,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鳃盖和尾基各有一黑斑[4]。 生活在山区溪流,喜栖息在底层多砾石的流水环境。常集群。以着生藻类为食。 分布于闽江、珠江等水系。 云南光唇鱼 学名(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马鱼,花鱼。 体细长,侧扁,腹部圆;头小,锥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口小,下位,呈马蹄形。上颌后伸达鼻前缘的垂直线。上唇较厚,光滑,紧贴于上颌外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