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的生存环境与艺术特征表现
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先民巴人遗留下来的一种极具宗教色彩的古老唱腔,在历经世代的传承和发展中,增添了无数鲜活的内容。共曲牌多样,主要有武锣鼓、文锣鼓、夹锣鼓、叫歌锣鼓之分,呈现出缤纷多彩的音乐艺术景象。即便在今天,它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底蕴,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情趣。通过对它的研究和学习,欣赏与品味,对认识和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民族品性等都十分有益。
土家族人散落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接壤的地带。这里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织若网。由于山势险恶,交通闭塞,自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直接影响着土家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土家族独具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族特点。在以集体和群团为主的生产方式中,产生和出现了薅草锣鼓歌的音乐表达方式。薅草是劳动人民在进行农事劳作中一件不可少看、忽视、马虎的大事,在深山薅草,由于山高人稀,野兽出没。土家族就以集体、群团式的方式开展薅草劳动。鸣鼓、击锣既可以驱赶野兽,防止对人和农作物的侵害,也发挥着鼓劲、催工、解乏、提效、抒发情志的积极作用。
薅草锣鼓歌在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是在薅草、插秧、挖土等生产劳动时,进行表演和演唱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也叫“薅草锣鼓”、“栽秧锣鼓”、“挖土锣鼓”。它既是土家族人的一种生产习俗,也成为土家族音乐文化的一种表现。2005年,被四川省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薅草锣鼓歌的生存环境
关于土家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两种认定。一种以已故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潘光旦为代表。他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指出:古代巴人活动区域内的有些地名、人民和族民,是土家族自称“毕兹”的对章或转音;巴人崇拜白虎的习俗与土家族相同,巴人的主要姓氏与后土家族的某些大姓有沿袭关系;个别巴语词汇仍保存在今土家族语中。另一种说法认为土家族是古代今湘、鄂、川、黔、贵交界接壤区域土著居民和以后进入此区域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今湘西龙山里耶、泸溪浦市一带是最早的土著先民居住地。土家语地名“墨盆”是开天的意思,“里耶”是辟地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地方是土著居民最早开辟的。土家“梯玛”(巫师的称谓)神歌唱词中提到民族迁徙地名,基本上符合今土家族人散落居住的区域,楚灭巴后流入五溪的巴人和五代时入住湘西的彭氏族,同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融合为土家族。两种观点和认定,各有理由和佐证。经笔者根据历史文献、文物考古资料及其发展历史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土家族起源于楚、秦灭巴后定居在今湘、鄂、川、黔、贵接壤交界地区的巴人。
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夺目,内容十分丰富。它涵盖生产、生活、政治、经济、艺术、文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以其独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征的各种音乐、舞蹈文化引人注目。土家族的“梯玛神歌”、“毛古斯舞”、“摆手舞”、“山歌”、“薅草锣鼓歌”等众多内容和形式的音乐文化艺术,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土家族文化耀眼夺目的光彩。土家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音乐、舞蹈、民间传说、美术、宗教、习俗都有极深的文化底蕴,无穷的魅力。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传统,土家族也不例外。土家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共处,相互间的各方面交流比较频繁,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相近,其宗教信仰受汉族影响较深,逐渐融入有儒、佛、道教等色彩。但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其先祖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原始宗教。土家族崇拜自然、信鬼尚巫和敬奉祖先。隋唐时期史书曾用“蛮俗好巫,每淫词歌舞,必歌俚辞”和“风俗陋甚,家喜巫鬼”等语,描述土家等土著人的宗教习俗。
薅草锣鼓歌的产生和形成,笔者认为主要与土家族聚居地域的自然生存环境和宗教信仰观有着直接的联系和影响。据史料记载,人文与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它能派生出一部分文化要素,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选择。因此,许多音乐人类学家在描述某一族群的音乐文化时,会涉及该族群所生活地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政治体制、经济形势以及服饰风格等。依据音乐人类学家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我们在探究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的艺术形态、音乐特征时,首先应当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人文与自然地理环境、宗教与信仰。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园中一个古老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历史、民族文化,其音乐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世界人类音乐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古以来,土家族人就居住在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这种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据史料记载,土家族人除个体生产方式外,主要还是以集体和群团生产为主,这就为薅草锣鼓歌形成和产生,无形中提供了一个生成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土家族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