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出土古瓷选介(上篇:西汉―五代).docVIP

西安新出土古瓷选介(上篇:西汉―五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安新出土古瓷选介(上篇:西汉―五代)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配合城市建设工程中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瓷器。它们出土地点明确,或见于古墓葬中,或见于古井等遗迹内。其中不仅有西汉原始青瓷,还包括北魏至明清各代瓷器,颇具鉴赏价值,为古瓷工艺、造型、纹饰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伴出的很多有纪年器物或墓志,更对断代研究提供了准确依据。本文从中选择一些代表性器物加以介绍,与诸位同好共赏。            ●西汉原始青瓷瓶      1991年12月西安南郊曲江空军印刷厂基建工地汉墓出土。口内径8.7厘米,高30.2厘米(图1)。敛口,宽平沿,圆球形鼓腹,内凹平底。肩上对称粘附兽面纹双系,双耳上竖,上方堆贴横“S”形纹饰。腹上方装饰有3道细扁泥条,其上分别刻划两周凹弦纹。肩腹上划有卷云纹,内填小圆点戳刺纹。青绿釉,内底留有很厚的釉层,外施釉及腹中部,内腹壁和外腹下方未施釉,呈红褐色。灰色胎,细腻致密。烧成温度很高,叩之可听到清脆响声。   汉代原始瓷瓿为仿制青铜器的造型。汉初的瓿平唇短直口,斜肩,扁圆浅腹,平底,底下带有3个扁平的矮足,肩部安置对称的铺首和双耳,耳面翘起,高出器口。上带扁圆形盖,盖面中部有捉手。盖缘下带子口,紧密地扣于器口之上。西汉中期,肩部渐鼓,双耳逐步降低,顶端与器口接近平齐,底下三足消失。到西汉晚期,瓿的形体更加高大,敛口,宽平唇,圆球腹,肩部的双耳已大大低于器口。进入东汉以后,原始瓷瓿消失,为印纹陶?所代替。   这件原始青瓷瓿出土于西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墓葬中,纪年明确,可作为西汉晚期原始青瓷的标型器,对于研究瓷器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西汉原始青瓷水波纹双耳壶      与上述青瓷瓿同出。口径14.1厘米,高33.9厘米(图2)。喇叭口,长劲,圆鼓腹,内圈足。肩部对称粘附双竖耳,耳上方堆贴云纹,下附圆环。口上缘和颈下篦划水波纹,肩腹部粘贴有3道细扁泥条纹带,其上分别划两条凹弦纹。器身旋出多重瓦棱纹。青绿釉,喇叭口内施釉,内腹无釉,外施釉从颁下开始至腹中部,口颈部和下腹部不施釉,呈红褐色。口颈部留有大片朱砂痕迹。灰包胎,细腻而致密。烧制火候很高,底部烧出裂口。   这种双耳壶模仿汉代青铜器制作而成。汉初的原始瓷壶,口部微外侈,颈部较长,肩部斜鼓,并安有对称的人字形纹双耳,腹下圈足较矮。至西汉中期,瓷壶口部外侈成喇叭状,颈部缩短而器腹加深,圈子足更趋低矮以至变为平底。肩部附耳作半环形,也有在双耳上端贴铺首或堆塑龙头的。到西汉晚期,壶口作明显的喇叭形,腹部鼓圆,绝大多数为平底。双耳常作铺首衔环。      ●西汉原始青瓷网纹双耳壶      与上述两器同出。口径12.7厘米,高28.4厘米(图3)。壶口外侈,略作圆盘状,长颈,鼓腹,平底,肩上对称粘附有素面小竖耳。颈下满饰按压网格纹,口沿上部盘口外旋出弦纹,颈下至腹中部旋出4组弦纹带,分别由两条细弦纹组成。底有整修痕迹。青绿釉,接近墨绿色,内不施釉,外施釉至腹中部,颈部施釉较少,不施釉处外表为灰色,或呈红褐色。火候很高,叩之声音清脆。灰色胎。      网格纹是陶瓷器的原始纹样之一。将方格以两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似渔网。新石器一些代表性遗址都有网纹陶器遗存。商周陶器上网纹渐趋消失,而在浙江地区的商周印纹硬陶上,网纹则是常见花纹。商周原始青瓷的纹饰也以网纹为多。东汉至六朝前期的青瓷网纹盛行。此后网纹不再流行。明清瓷器上,网纹作为边饰偶有出现。      ●北魏青釉盘口壶      2001年6月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北塬上,系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谏议大夫、赠持节前将军都督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韦乾墓陪葬品。口径12.5厘米,高40厘米(图4)。盘口,平沿尖唇,细长颈,上小下大,肩腹圆弧,下腹向内斜收,腹壁内弧,平底微内凹。肩部粘贴手工捏制的竖向半环形系耳6个,其中两双系、两单系,各相互对称。盘口外壁饰弧形凸棱一周,颈饰方凸棱两周,肩刻划仰莲瓣纹一周,莲瓣下刻划弦纹一周。器表施青绿釉,外釉至下腹部,内釉至颈中部,釉面有细小冰裂纹。外壁下腹部露胎,胎表粗糙,有轮修沙粒划痕。灰白胎。器形高大,造型优美,在陕西地区北魏墓葬中鲜有发现。出于有明确纪年的墓葬中,为研究南北朝时期青瓷的发展变化和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      ●北魏青釉鸡头壶      与上述青釉盘口壶同出一墓。口径12厘米,通高43.2厘米(图5)。盘口,圆唇,细长颈,上小下火,圆肩,弧腹,下腹向下内收,腹壁近底处内弧,平底微内凹。肩前有昂首张口鸡首形流,后有双泥条捏塑的圆形柄,柄从肩部向上弯曲至盘口内,两侧肩上各对称安置方形桥状系两个。盘口外壁饰瓦纹一周。器表施青绿釉,外釉不到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