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李贞还乡》观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剧《李贞还乡》观感   最近,湖南省湘剧院排演了―台现代戏《李贞还乡》。该戏由著名剧作家盛和煜编剧,张曼君执导,王阳娟、曹汝龙担纲演出,庞焕励、唐伯华与朱米等友情演出,可谓名人荟萃,演绎了―台该院近十年来最出色的好戏,得到了领导、专家的好评,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古老的湘剧艺术,搬演传统戏及反映历代题材的新编古装戏是它的长项,而反映现当代题材的现代戏却是它的弱项。特别是湖南省湘剧院,自“文革”以来,大量上演与创作的剧目多为湘剧传统戏与新编历史剧,虽排演了少量的现代戏,都不是很成功,更谈不上积累了一套生产现代戏的成功经验。向来有一种说法,即“省湘”擅演传统戏与新编历史剧,“市湘”则以演现代戏见长。这―次省湘剧院打破了这种传统,丢掉了自己的强项而捡起了弱项,作为剧目生产的决策人来说,是要―定胆识的。不过,当你观看了该剧的演出以后,你的这种顾虑与担心已属多余。湖南省湘剧院在《李贞还乡》的二度创作上下了功夫,尤以表导演方面最为突出。       一、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攻破“时、空”转换的难关       《李贞还乡》在剧本的编写上,因为题材的局限而打破了一般剧本的写作方法。该戏所描写的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在革命胜利后的1950年代回到家乡湖南浏阳乡村看望乡亲,由于见到了久别的、大革命时期的战友秀姐与莫乡长,以及作为当年童养媳的前夫古老三而产生的一幕幕回忆,这种现实与过往的交叉进行,迫使剧作者不得不借用电影的“蒙太奇”以及电视剧中所惯用的“回闪”等手法。六场戏中,其中的二场《剪发挨了男人的打》与四场《一纸休书闹祠堂》全是“回闪”,而第五场《这是珍妹子的菊花石》一场中,又出现了两处“回闪”。应该说,这种“回闪”的写法,在影视作品中不算一回事,很容易处理,但对舞台艺术特别是古老的湘剧艺术来说,这种“时、空”的转换简直是不堪想象的。然而,导演凭借自己丰富的舞台经验及对影视艺术的娴熟,硬是把这些迥异的“时、空”转换得合情合理,非常自然,在不知不觉中把观众带进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时代。    比如第一场结尾时,伴唱声中现实中的李贞与秀姐手牵手缓慢地朝上场门走去,一群大革命时期的妇女手持板凳,踏着音乐的节奏从下场门缓缓而上,待李贞与秀姐下场后,妇女们便跳起了欢快的板凳舞而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场。第二场结尾时,妇女们高兴地跳着剪发舞在上场门处渐渐隐去,李贞却披着现代服装从下场门而上,唱出了“云影疏淡夜露凉”一句,戏又回到了现实,很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三场。第三场的结尾是李贞与秀姐坐在一捆茅柴上回忆,伴唱声起,筒车转动,两人渐隐。一队手持梭标的赤卫队员在天幕深处的河堤上出现,列队穿过舞台,然后回忆中的李贞与秀姐手执梭标摸索上场,在枫树下放哨,戏又转到了过去,过渡到了第四场。第五场一开始,作者并未安排李贞上场,但导演为了“时、空”转换自然,在妇女们大闹祠堂,吃着酒菜,跳着划拳舞时,导演利用这道舞墙,遮盖着李贞换上现代服装,从人群中闪现。然后随众隐去,筒车转动,秀姐与古老三坐在岩礅上,戏又回到了现实,很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五场。第五场中出现的两次回闪,因为戏中的人物均在舞台上,是更难处理的。这一场的第一次回闪,是秀姐与古老三两人在回忆起“马日事变”,许克祥反水,十万工农攻打长沙时的情况。导演的处理是用一束红光打在秀姐与古老三的身上,灯渐暗,一队队手持红旗、梭标、火铳的男女赤卫队员,唱着“梭标亮光光,擒贼先擒王;打倒蒋介石,活捉许克祥”那高亢、激愤的歌声,迈着雄健的步伐,有如巨浪―般通过天幕。接着,秀姐便唱出了“那一天十万农军声威壮,珍妹子她是妇女大队的大队长”一段激昂挺拔的唱段;第二次回闪是在秀姑唱完“突然间腹内阵阵剧痛,胎儿流产她倒在山路旁”两句时,在天幕处,李贞艰难地走上,然后扶着一棵树慢慢地倒下。这时,一束追光照着古老三,古老三唱出了“那一天我采药上山岗,见一条长长血迹洒路旁”的唱段。由于导演处理得非常巧妙与合理,所以我们在看戏时,根本就感觉不到有什么人工斧凿印,有什么不自然的地方,而是流畅如水,珠圆玉润。      二、表演上做到了生活化与规范化的高度统一      古老的戏曲剧种演现代戏,不少人曾对此作过探索。一种处理便是话剧加唱,将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简单地处理为一种仅仅是唱着某―个剧种声腔的变种歌剧;另一种便是所谓的旧瓶装新酒,即戏曲的表演形式与各种程式基本不变,去搬演新的内容。其实,这是戏曲排演现代戏所走的两个极端,也是两个误区,观众对以上的两种方法都是不认可的。我们所要求的是,应该用生活去冲击传统程式,反转来又应该用程式去规范生活,在表演上做到生活化与规范化的高度统一。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难,不少人为此奋斗了―生,仍收效不大。湘剧《李贞还乡》编导与演员们在生活化与规范化的统一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践,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