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下的守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而下的守望   [摘要]在余华先锋后的创作中。福克纳的影响是显著的,表现在创作理念上使余华发生了由形而上至形而下的思考的裂变,创作从弗譬走向民间。同时福克纳注重人类精神家园构建的执著也影响了余华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为了凸现人物的存在与意义,余华还借鉴了福克纳的简单而又纯净的叙述技法,从而使创作开始了新变。   [关键词]悲悯。生命精神;叙述      一、理念:悲悯情怀的彰显      在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创作中,余华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形而上思考的宣泄,“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先锋时期的余华野心勃勃,总想在一篇小说里就抓住现实世界的本质,然而面对不断变幻着的世界,个人的一点支离破碎的感知无疑是虚弱与渺小的;特别是90年代初,现实生活现象的繁复使余华深觉把握生活与现实之难,在无边而巨大的现实面前,余华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的一点形而上的思考、一点理性的把握显得异常苍白。于是他“开始意识到还是更现实的东西更有力量”。那么他该怎样缓解与现实的紧张关系去表达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现实呢?余华这时发现了一个前驱者的身影――福克纳。   余华从福克纳身上发现了作者面对现实时应取的姿态,“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于是从1991年发表《夏季台风》与《在细雨中呼喊》之时。他的创作开始慢慢发生转变,接受者不再感到迷乱与茫然,把握住的是作品中实实在在伸手可触的指归,小说也远没有了陌生化之感。不久《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的出现真实表明余华的创作已经转向,善良坚忍的福贵们成了他抒写的焦点。于是,人们发现余华变了,变得不再锋利与怪诞,不再专注于人性丑恶面的刻意展示,他回归了生活之流,开始用温情的眼光看待世界,并且用深沉的悲悯取代了那阴沉的冷漠,完善了自己的创作。   福克纳与余华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福克纳在整个西方被认为是乔伊斯以后最突出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走的其实也是一条先锋之路,他主要从现代西方人精神、心理状态去探索隐秘的人内心的痛苦与存在境遇。但与先锋时期的余华“刻意抽取人性恶,叙写一个没有一线光明的苦难世界”。不同的是,福克纳并没有一味剑走偏锋,在他的笔下虽然有着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的批判,有着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的揭露等,灰色的绝望的阴影满天皆是,然而在这之中,歌颂普通人的高贵品格、探讨人类相亲相爱的情景却是福克纳小说创作始终不渝的内容。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作家必须把这些铭记于怀……占据他的创作室的只应是心灵深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缺少这些永恒的真情实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昙花一现,难以久存的。”面对福克纳的宽容与温和、犀利与批判,余华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奇妙的作家,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教会别人写作的作家……他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始终和生活平起平坐的作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证明文学不可能高于生活的作家。”   我们不能说余华先锋时期的作品缺乏悲悯情怀,然而他的悲悯总深藏在那无边的冷漠与黑暗之中。而90年代余华的作品虽也常充斥着死亡与阴冷,但由于悲悯情怀的驻守与彰显从而使他的作品开始具有了温暖的现实生活的色调,使他的作品开始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叙事符号。余华曾感慨地说道:“我认为文学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它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并且将这样的情感彻底地表达出来。”余华惊喜并自豪于自己的发现与转变:“我觉得《许三观卖血记》是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力量在里面的。”      二、人物:生命精神的呈示      福克纳曾说:“作家按自己最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他写的是人,用的是他了解的材料,用的是手边的工具。”也就是说,在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中,了解的材料与先锋的技巧只不过是借以运用的工具而已,人物才是他描写的兴趣与核心。先锋时期以来一直把人物当做道具与叙述符号的余华,显然从福克纳那里看到了文学最生动的美景。从1991年余华发表《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余华显然从先锋时期关注象征着类的抽象个体转移到了关注类中的真实个体的生存本身,叙事主体在小说中仍然是抽身隐退,所不同的是叙事主体还原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复杂的生存面。这里,有生存价值观迥异的两代人(《他们的儿子》),有辗转在婚姻危机中的具有着复杂心态的女子(《女人的胜利》)?有轻松而又略带忧伤的现代青年(《吵架》),还有孤独无助的《黄昏里的男孩》等。余华赤裸裸地暴露生活现实,尽写处于这生活流中人们奔走与忙碌的身影,展示出了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   在描写人这一方面,福克纳那虔诚的关于人类精神家园重建的宗教情怀还给了余华很深的启迪。在福克纳看来,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营造,最终体现在每个人的实践上。显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