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许鞍华的“女人故事”
摘要 许鞍华的“女性电影”以深度和细腻见长,从1984年的《女人四十》展示香港底层40岁女人的中年况味,到2001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描述一个怀抱理想主义情怀挣扎的上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深入剖析了中老年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境遇。本文比较了两部相隔十余年的作品,展示不同时空不同年龄层的中年女性的处境,揭示两部影片从内牵到精神的延承与变奏。
关键词 许鞍华,女人戏,中年女性,理想主义
许鞍华一直是调制“女人戏”的高手,从1994年的《女人四十》,将一个香港底层40岁女人的中年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横扫金像、金马,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时隔13年,许鞍华又将视角瞄准了当代上海被人遗忘的角落里,一个年过半百却仍怀抱理想主义情怀寂寞挣扎的姨妈,《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将50岁女人的隐痛在嬉笑中层层剥开。两部相隔十几年的女人戏,都浸润着许鞍华电影特有的烟火气和文艺腔微妙融合的风格,细碎从容不动声色,却暗暗敲击人心深处的隐痛,又在意蕴和表达上显示出延承与变奏。
一、从平凡无奈的坚守到理想主义的挣扎
《女人四十》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分别代表了中年女性的两种不同的生活选择,是坦然履行命运的安排,还是为梦想作最后的挣扎。
阿娥,40岁的香港平民职业女性,在一家老式的卫生纸公司上班,上有老下有小,繁重的家庭重担,拮据的经济状况,她要在鱼摊前面等鱼死去贱价买回,要趁超市打折提大包的丝苗米回家,疼爱她帮助她的婆婆突然离逝,老年痴呆脾气古怪的公公要她照顾,公司年轻漂亮又懂电脑的女秘书威胁着她的地位……40岁是个敏感的年龄,工作、家庭、长辈一系列的重压一并向她袭来,接踵而至的家庭坎坷令阿娥心力交瘁。当她在天台上依稀听见婆婆唱过的曲子,她终于蹲在地上放声哭泣,眼泪盘亘在那张40岁的松弛的脸上,生活的残酷看似平静琐碎实则天翻地覆。然而,面对生活的沉重,阿娥选择了倔犟的坚守,奔走于老人孩子、柴米油盐、房水电暖,隐忍坚韧地在夹缝中努力生活,也是在她的影响下,这个家庭没有被生活的打击击垮,并慢慢在无奈的现实寻找到了乐趣。阿娥仿佛是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所有的酸楚与残酷,她没有时间感叹年华的流逝,更没有心情追逐浪漫的梦想,只是全盘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倔犟又无奈地坚守着她的家庭。
姨妈,生于上海,读过大学,能说正宗高雅的英式英语,痴迷京剧摆弄国画,她认为她的生活理应精致优雅,然而命运让她在“文革”时被发配东北鞍山委身于粗俗的老工人。与阿娥的接受坚守不同,姨妈不甘梦想破灭选择了抛夫弃女逃离鞍山回到上海,开始她的理想主义挣扎。姨妈要强地紧抱着年轻时残留的精神幻想不肯撒手:她衣着整洁头发油光地打着伞出门。她把年轻时的虞姬扮相照挂在墙上,她讥笑同楼的邻居是没有文化的“瘪三”,她教训不讲文明的外地小贩,她希望凭自己有品位的英式英语谋生……但是,此时的上海早已不属于姨妈,她只是个混在这座繁华都市不起眼角落里的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小人物,她的英式英语,她的霸王别姬,都已无人喝彩,姨妈的清高和好强面对并不富裕的生活显得格外讽刺。所以,当潘知常唱着“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号啕。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粉墨登场时,姨妈心中的失意被悄然拨动,两人一拍即合,恣意狂欢,一场枯树逢春的黄昏恋给姨妈带来了回光返照般流光溢彩的幸福,最终谜底揭晓,一场骗局,人财两空。当女人四十,阿娥尚可痛哭流涕,而当女人五十,姨妈只能昏睡终日,潘知常转身离去,而姨妈的梦也彻底崩塌。
从结局来看,似乎阿娥的选择更为明智,影片结尾做完家务的阿娥爬上露台,看见一群公公生前经常提及却从未出现过的鸽子,也看到了生活燃超的希望。阿娥那张坚强微笑的脸被定格在画面上。而姨妈在山穷水尽耗尽元气之后,回到了她曾竭力逃离的鞍山,一场理想主义的抗争又回到了原点。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姨妈一样勇敢决绝,即使已被社会抛弃,即使理想早已飘走,还能这样活泼奋斗,就连许鞍华也由衷钦佩姨妈的勇气,“特别是她的好强和理想主义的处事态度,我尤为认同,这也是我始终贯彻的人生态度。”
二、从沉重中的短暂欢愉到嬉笑中的刻骨悲凉
《女人四十》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表现的都是颇为沉重的女性话题,无论是香港中年女性在事业家庭双重重压下的努力,还是被时代抛弃的上海老女人飞蛾扑火般的最后挣扎,都是充满压抑和烦恼的题材,而许鞍华分别用生动隐忍的平实叙述和幽默夸张的喜剧化处理,化解了两个故事本身令人窒息的哀伤感,恰到好处地调和了悲喜元素。在具体表现上,《女人四十》是让观众在沉重中不断寻找到希望,在苦难中适时发现快乐,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是将刻骨的悲凉包裹在戏谑与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