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张经北洋政府批准发行的宜昌公济钱庄票
清代及民国时期,湖北地区诸多市县村镇的民间团体、商家或个人,曾发行过大量钱票,此类民间钱票,湖北地区通常称作“市票”,靠近江西、湖南局部地区,也称“花票”。但是,经历届政府的多次取缔与销毁,如今,湖北民间钱票仍流传于世者,与邻省相比,已颇为稀少,这也是诸多民间钱票图谱中,极少录载湖北民间钱票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民间发行的钱票,往往会遭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严加取缔。然而,作为一个小小县城商会的湖北宜昌县商会,其所属公济钱庄发行的一种钱票,却得到了北洋政府总理及财政部的批准,准其发行,流通于市面,甚至一发再发。这种国家及地方政府一致认可民间发行钱票的情况,在国内民间钱票发行史上,颇具传奇特色,也实属罕见。
这种钱票,就是民国八年(1919)湖北省宜昌县商会“公济钱庄”发行的“宜昌公济铜元壹串钱票”,俗称“公济票”。
宜昌“公济票”,尽管多次发行,且数量甚多,但是,经宜昌县商会及地方政府的多年回收与销毁,目前民间流传者,极其稀少,可谓难得一见。《中国历代货币大系#8226;民国时期商业银行纸币》、《民国地方钱票图录》及《旧中国民间钱庄纸币》等专门介绍民间钱票的图录中,均未录载。
本文拟就湖北省宜昌县商会“公济钱庄”发行的“宜昌公济铜元壹串钱票”及其发行历史背景,作简要介绍。
一、宜昌公济钱庄铜元壹串钱票
宜昌公济钱庄发行的“宜昌公济铜元壹串钱票”,为横式石印钱票,长136、宽82mm(如下图)。钱票正面图案、文字、边框等为黑色。中心图案为一座两层楼房,顶楼之上,竖有一竿大旗,旗座部分标有文字:“宜昌□”;一楼门框之上,也有文字:“安集□”,也许是该楼的名称。中心图案两旁,有“铜元”、“壹串”四个醒目大字。中心图案之上印有“宜昌公济”四字,指出该钱票由宜昌公济钱庄发行,其旁分别印有编号:121623(红色)。
边框四角,分有四个大写“壹”字。边框左右内侧,分别是编号:“字第一贰一六贰三号”及发行时间:“民国八年”及“公济票”字样。民间俗称“公济票”即由此而来。“公济”二字为椭圆形红色印章所钤盖。底部边框之上,印有两排小字:“宜昌商帮全体组织”,说明该票由宜昌商帮全体组织担保。小字两旁分别钤盖两枚印章:“宜昌公济”(红色)。
钱票背面图案、文字、边框等为红色。中心图案为一幅椭圆形“云海图”。其上钤盖一枚方形印章:“宜昌公济之印”。中心图案之上,也有“宜昌公济”四字;其下,亦印一排小字:“宜昌商帮全体组织”;左右两侧,有“因烂换版”和“收旧用新”诸字。边框四角,分别有四个大型阿拉伯数字“1”。
整合票面,印制尚规范,文字、图案与色泽,搭配得体,显得古色古香,颇为耐看。
二、公济票发行背景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险要,历年常驻大量军队。民国3年(1914)4月24日,袁世凯任命王占元帮办湖北军务时,特在宜昌设立“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部”,第一任司令是曹锟。到民国六年(1917)8月7日,改由北洋军长吴光新出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司令部、查办使署及二个混成旅,常驻宜昌。
民国8年(1919)9月,因北洋政府财政吃紧,发放军饷缺少现钞,宜昌驻军军饷,改发北洋政府当时发行的一种有利库券,然而该券规定,六个月后才能兑现,不能当即流通。士兵领到库券后,强行在市面行使,与宜昌当地商民发生冲突,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驻军总司令吴光新,与宜昌县商会协商,由商会发行一种公济票,流通市面,收回有利库券,借名维护国家信用,以利于库券的推行。
民国8年(1919),宜昌县商会,以该县商业十三帮公款铜元30万串为资本,设立一家“公济钱庄”,经营钱业的汇兑、存放款业务。此时就安排公济钱庄发行“宜昌公济铜元壹串钱票”,即“公济票”,来收兑有利库券。公济钱庄地址在宜昌云集路,经理为王印川、刘代耕。抗日战争时期,公济钱庄停业,胜利后,公济钱庄改在天宫牌坊街山西商人“济宜典当铺”原址处复业,勉强经营到临近解放,1949年4、5月间歇业。解放后,该处改建为宜昌二轻幼儿园。天官牌坊街,后改名为“四维路”。解放后,又更名为民主路。
此外,宜昌县商会,又以60万串公济票为基金,开设“济生典”,以利贫民为名,发放高利贷。济生典地址在宜昌天官牌坊街。几年后,盈余达十几万元,①这就是宜昌县商会一直坚持发行公济票的重要原因之一。民国24年(1935),该典当铺歇业停办。
发行公济票之事,却遭到了邻县秭归知事廖溥的反对,特报请湖北省省长,勒令宜昌商会收毁公济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松儒,给予了支持。
此事惹恼了宜昌驻军总司令吴光新,民国9年(1920)1月,为了使公济票的发行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达到合法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