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忆导师王朝闻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王老驾鹤西游已三载,在祭奠王老已去三载之际,受赏石同道之邀,要我回忆王老在鉴石中的理论成就。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评说美学泰斗,是很难下笔的。因为王老的美学著作既广又深,哲理鲜明,逻辑微妙,道法至高,需有深邃的文化素质修养才能胜任晚辈学识浅薄,虽受王老长期教诲,也未能学到位。因为与王老感情深厚,有既是领导又是恩师的双重关系,为此只有竭尽全力来完成这篇怀念之文。
王老虽已别我们三载,然其慈祥可亲的面孔,仍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如同有着满腹经纶的美学导师,正在课堂上宣讲,幽默的话语,将你导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界王老的幽默不是一笑而过,是有高雅文化底蕴的,令人回味长久。
在此先将我和王老参与赏石的方方面面,叙述给同道,以引玉求得共识。而今,当我在不同环境中穿越叠叠群峰、峡谷长沟、潺潺溪流、大漠荒原等处觅石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联想起王老对赏石的鉴评。每当我认识不到,说不出此石至高点在哪里,有什么深邃艺术价值而困惑时,王老总是从不同的艺术领域和角度,用多方位的艺术视野,敏捷地鉴评出此石的亮点,使我体会到其博学卓识。
我陪王老参加赏石活动和觅石数次,曾南到桂林。桂林山水王老早有调研,曾有大作阐述桂林山水特有的艺术魅力,大自然这块宝地,赋予画家灵感,启迪画家创作思维,源于渲染这片净土的“个性”,培育了不少以桂林山水为主题的创作人才,其中许多成就斐然而驰名中外。又曾北到新疆,驻足吐鲁番,哈密等地,尤为使王老激情焕发。放眼于博大的地域,辽阔的天地交融,联想古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的诗句,感到虚幻般的天地之美、变幻无穷,时而异彩,时而云烟飘浮万里,时而霞光万道,可谓似隐之梦。这种奇观异景不禁使我们陶醉。就是在这块呈现宏观世界之地,塑造了微观的戈壁石,浩瀚大漠奇石的魅力,奏响一曲陶冶情操的颂歌。
我们到天池观光觅石时,游览自然风光,炊烟伴着浓郁的马奶酒香,迎接远方来客雄鹰在碧空翱翔,天空、池水、古松融为一章,如诗如画、如入仙境为了觅石,不能久留胜地,我们顺着天池之水下的三工河,与山水相伴,沿河两岸穿梭觅石。同行中有新疆地质队队长刘兆友陪同,王老感到这是一次求知的良机,正好从自然科学中了解赏石形成的基本因素难得遇上一位有实践经验的益友,他便以虚心学习的诚意,向刘兆友请教新疆这片沃土的地理、地质知识,增加赏石、鉴石理论深度,使理论之中赋有科学依据,完善提升赏石在两大门科学中的价值含量。王老虚怀若谷,只要有一点可学的内容,即藉此来汲取他人之长,如改编苏东坡的诗句,“不可食无菜,不可居无石,无菜使人肥,无石使人俗”,既幽默又有石之内涵。
论王老的资历,已满腹经纶,无需再向别人讨教了。但他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名言鞭策自己,使我领悟了他远见开阔的视野如此高尚的敬业精神,使我敬佩,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也深刻说明了王老对赏石理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仅钟爱,而且将其升华,并以老当益壮之气魄,无止境地像石头一样坚强,默默奉献于社会,千方百计地阐述赏石之美。
《石道因缘》的面世,是王老将艰辛劳动和使命感的结晶呈现给广大读者。我的理解是:王老不仅是单一地以社会学理论鉴石,更是以身作则,躬亲力行,以全方位的理论阐述赏石的多元价值王老讲:赏石的鉴赏以多元文化为本,需要石外功,美学是主导;可观石之亮点,却是以深厚文化为修道,慧眼更明。从这点使我理解,他认为赏石事业的发展与生存,理论是基础,从而使赏石家更富有冲击力。形成“形体敏感”而成熟,并把这种敏感视成毕生所遵循的准则,亦所谓的“人石悟合”。否则,它将永远沉睡在荒野,难登大雅之堂,受观众青睐。
时逢机遇,受宁夏奇石馆馆长陈西先生之邀,我们得赴宁夏,受到宁夏有关领导热情接待,妥善安排观光和觅石日程,可称非常到位。当时宁夏地区赏石资源多以黄河石为主,戈壁石还处萌芽时期,为此觅石必须到黄河两岸。我们一行六七人,从银川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行车两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黄河岸边青铜峡地段从公路下到乡间小路,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非常难行忆起几年前和几年后对比的两次行,他仍不服老痴迷于石头的王老,在一九九五年到湖北宜昌参观珍奇石展时曾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时他即景涂鸦,“拼命三郎拼命舞,拜石、吃石、藏石、抢石不顾情”,于玩笑中寄寓着真情,令大家开怀大笑这次又以壮年拼命的勇气,不顾高龄体弱,下车就急速跑到河边,开始全方位地观察。偶然间发现一件在深点水里的石头,就叫我绾裤光脚下去,快拿上岸看看是否有观赏价值就这样穿梭在河边或半岛上,如扫雷一样,不愿漏掉如意的石头,然后集中几件用河水冲洗,发现奇迹,得到慰藉。
离开岸边,必到沙石场,那里是石友们常去采石获宝的地方。我们先在堆积如小山的周边觅石,到了中午席地共进午餐,边吃边谈石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