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泉集萃(二十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珍泉集萃(二十五)   汉半两权钱      汉初承袭秦制,仍旧行用半两钱。高祖时借故“秦钱重难用”而行荚钱,且允许民间私铸,引起货币贬值,“至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吕后二年(前186年),开始整顿币制,改铸重八铢标准的半两钱;后由于减重严重,从六年(前182年)起又行用五分钱,其重量只有2.4铢,为半两的1/5,实际上也就是变相恢复了荚钱的使用。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实施“与民休息”的怀柔政策,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得以好转。文帝崇尚“黄老之道”,推行“无为而治”的方略,体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就是只要不掺杂,不减重,则允民铸钱。《汉书?食货志》载:“孝文五年(前175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由于文帝“除盗铸钱令”,郡国豪强和富商大贾认为铸钱有利可图,纷纷鼓铸,吴王刘濞、大夫邓通即山铸钱,富埒王侯。是时,私铸盛行,根本无视法定货币的重量标准,掺杂、减重现象越来越严重;其结果是“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给货币的流通使用造成不便和纠纷。为此,贾谊在《谏铸钱疏》中提出了立法钱的重要性,“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一之乎”。所谓法钱,是指必须符合国家法定标准规定的流通钱币,也就是说只要半两钱的钱名相符,重量够四铢,形制规范,成色较好,即为法钱;而掺杂减重、制作简陋、轻薄劣小的则为“奸钱”“恶钱”。   《册府元龟?邦计部?钱币三》载:“时钱重四铢,法钱百枚重一斤十六铢,轻则以钱足之若干枚,令满平也。”由于当时官、私铸钱轻重不一,混杂使用,法钱的出现,是当时货币政策的一种体现。按:四铢半两法钱每百枚重一斤十六铢,约合今制268克左右,每枚重量大约为2.68克。为保证四铢半两的重量,在流通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清点枚数,可能还需要用权钱来衡定重量。是品超大型厚重之大半两,制造颇为规整,其早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一带,有瘗钱与权钱说,一般倾向于权钱。其直径为48.6毫米,重量达57.8克,相当于法定四铢半两钱20枚之重量,极有可能是当时作为权衡四铢半两重量之用的权钱,当可列为西汉时期古泉珍品之一。与此同坑出土的还有另外一枚,其形制、钱文、大小、厚薄、重量等相若。这两枚大半两曾一度流失海外,后同时归于金泉馆藏。中国嘉德2005年春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编号为5021的“西汉半两大型权钱”即为原金泉馆藏两枚之一,拍卖图录中的背景链接资料,曾节选笔者早年所写文章内容予以介绍。其拍卖底价为人民币12万元,后因故流拍,还归于原藏。      咸丰通宝?大清壹百      清文宗奕泞成丰年间所铸。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后,开始大举北伐和西征,清廷内外交困。成丰皇帝苦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地丁、漕粮、盐课、关税等主要财政来源早已不足以供军需所用。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开支,成丰帝命多方设法,开捐输、清家底、挪闲款,迫令各省交钱,甚至将内府所藏大钟都用来熔铜铸钱,仍不能解燃眉之急。是时,朝廷所用军费银已近三千万两,而此时户部库存的正项待支银不过二十余万两,连京官的俸饷尚且不够给付。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应付日趋浩繁的军费开支,只好于铸发大钱的同时,开始大量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纸币,以此代银、钱流通使用;同时又陆续开铸大钱来弥补亏空,以图解决财政危机。   鲍康《大钱图录》说:“成丰三年,军务日滋,滇铜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是时所铸行的成丰大钱,其种类冗多,版别繁杂,创有清一代铸钱之最。其名称上有“通宝、重宝、元宝”之分,币材上则有铜、铁、铅质之别。咸丰大钱从三年五月首铸当十钱起,到八月又铸当五十,十一月又增铸当百、当五百、当千,短短几个月时间,大钱的折当是一路飙升。由于咸丰大钱的折当过高,造成“利之所在,趋之若鹜”,官私竞相鼓铸,使大钱的信誉扫地,以致物价腾贵,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咸丰三年六月,在户、工两部京局首铸大钱之时,闽浙总督王懿德奏报:“事关创始,自应奏明请旨,再行筹办,但闽省值军务紧急,经费不资,民用支绌之际,不得不……先行办理。……俯准闽省宝福局添设两炉,试铸大钱。”福建因素称贫瘠之区,财政十分困难,当时正值军务紧急,度支不敷,在向朝廷上奏折请铸大钱的同时,自行开铸非部颁标准的折当大钱。在各省局所铸的成丰大钱中,以宝福局铸钱最富有地方特色,按照成丰钱通常惯例,平钱叫法为“通宝”,当十至当五十称之为“重宝”,当百至当千大钱则名为“元宝”;而宝福局铸钱对此名称则无明确界定。   从咸丰年间宝福局所铸钱币上看,纪值等级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几种;材质上有铜、铁两种,铜钱又有红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