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珍稀的黄花梨嵌瓷屏风
一、 屏风的组成和用途
我国著名园林――扬州瘦西湖,不但有着优美的山色、花卉、林木,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其接待室内,就有一组黄花梨嵌瓷板屏风颇受游客好评,每每引人驻足不前。此屏风由12片单扇上嵌64块青花瓷板组合而成。每扇高204厘米,宽56.7厘米,大小相等。屏风砰料,皆以色彩美观、纹理清晰的黄花梨木制成。大边与抹头、围襟和束腰榫相连成面框。四周框面线脚采用双线和双指甲圆。框内镶嵌影木底板,周边也镶有带指甲圆的压条。每块影木底板上分别贴饰有2个圆形璧,或8个圆形璧。每璧之间以并列的阳纹双线条连接,形成阳纹长方形线框,或方形线框;又有4个蝙蝠纹和4个圆形璧间隔组合,两者之间还是以并列的阳纹双线条连接,组成一体,形成长方阳纹双线条框。每扇屏风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嵌长方形青花瓷板,纹饰山水楼台或舟楫。下部嵌正方形青花瓷板,纹饰为博古图。此外,项部、腰部、下部皆间隔嵌有扁长方形青花瓷板,纹饰为缠枝莲。此屏风,计12面,每6面为一组,计分两组,今布置在厅堂两侧,端庄华丽,极为引人注目。
屏风分座屏、折屏(围屏)、插屏、持屏和转屏等。关于屏风,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广泛使用了。湖北望山战国墓出土的漆座屏,就是典型的实例。据汉《西京杂记》载:“汉文章为太子时,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帷帐甚丽。”至汉代,它的使用更加普遍,出土实物也渐多,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可信。明清时,屏风继续使用,兴盛未衰。它是古代建筑室内为了挡风和遮蔽之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早期多放在床后或床侧,后逐渐由固定的发展为活动的,式样和功能也不断出现变化。
折屏是屏风中之一种,一般有4、6、8、12片单扇配置连成。固无屏座,放置时可分折,故名“折屏”。它的装饰方法一般有素纸装、绢绫装和实芯装,又有书法、绘画、雕填、镶嵌等表现形式。而此屏同是采用镶嵌青花瓷板这一形式,它既是家庭实用家具,又是主人陈设、欣赏之物,亦是供亲朋好友观赏之物,成为室内装饰品和陈设品,从此可显示出主人的经济实力的文化素养。
二、瓷板的纹饰与时代特点
青花瓷板共64块,其纹饰共分五式:一式为青花山水人物,呈长条形,每块长59厘米、宽27.5厘米,计10块。二式为青花山水人物,呈窄长条形,每块长59厘米、宽17.5厘米,计2块。三式为青花博古图,呈正方形,每块长宽27厘米,计12块。四式为青花单描缠枝莲,呈扁长广方形,每块长29.5厘米、宽10厘米,计4块,以上纹饰皆有所不同。五式为青花单描缠枝莲,呈遍长方形,每块长27、宽11.5厘米,计36块,纹饰基本相同。瓷板光亮平正,胎土淘炼精细,洁白纯净。个别瓷板有极少数小气泡式疵点,白釉泛青。
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彩层次丰富,浓处蓝中泛黑,淡处显淡蓝,青花浓淡层次相间,色泽稳定沉着,基调明快的风格,表现出山水人物的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仅用一种青花料绘画是很难表现的。而它能以浓淡深浅的多种青花色调表现出来分明的层次,丰富的色调,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使青花色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美感。
凡横式长方形两式瓷板各饰相同的缠枝莲;凡正方形瓷板都饰博古图,均为附饰。这两种瓷板都以青花勾划出双线长方框或方框,都是经过模压后,使瓷面凸起,四角呈倭角形,内以笔绘青花色鼎、炉、鬲、瓶、壶、杯、案、砚、水盂、插屏、如意、摆件、香焦以及书函、竹筒等古器古物,相互配置。凡竖式为长方形瓷板的主纹为山水图,描绘了各不相同的山水人物12幅,其中峰峦层迭,蜿蜒起优,气势磅礴,树木丛生,郁郁苍翠;楼阁飞檐,层层叠叠;亭塔茅舍,凫庄庙宇,长廊断续,板桥铺架,遥相呼应;云气缭绕,层染山峦,丛树夹岸,山路迂回,深山幽谷,错落深远,清幽寂静;岩边泊舟,小舟横渡。如此等等,题材丰富。图画中的人物有隔岸相望,有远行送别,有乘舟横渡,有舟中观景,有沿岸同行,有倚栏观望,有俯视山泉,有文会贤士,有依杖行路,有长者问路等,山光水色,人物舟楫,疏密相间,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清康熙朝,青花山水画成就最高,受晚明以来浙派山水画影响,技法上采用南宋院体“斧劈皴”。清雍正朝山水画受当时流行的四王画风影响,改用“披麻皴”,由此画面风格顿变。乾隆朝山水“披麻皴”画法上已不同于康熙进“斧劈皴”。乾隆朝线条委婉,康熙朝线条挺拔,在线条上是有所区别的。其山脉披麻皴线条繁缛短碎,水纹长笔横擦,浓淡深浅结合使用。人物力求形似,人虽小,但姿态各异,极其生动。山脉中再加以密而不多的点苔分布于崇山峻岭之中,山和水的交织,船与人的配合皆恰到好处。
青花绘画手法富于变化。其线纹曲中有直,实中见虚,巧中藏拙,苍中含润。细而不弱,细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