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宋散文.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北宋散文

一、北宋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 政治方面: 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特点,宋太祖优待文士,刻碑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宋代散文家总的说来困顿的少, 显达的多,宋代的文章怀才不遇之作比较少。 北宋政坛上的党争实质是革新和保守之争,南宋党争主要是抗战与妥协之争,许多散文家都卷入其。 民族矛盾始终处于整个宋王朝的主导地位宋代的士大夫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北宋形势图 南宋形势图 思想文化方面: 宋代的思想文化相当的开放,儒佛道进一步相交融合,理学继续占思想文化的主流,并且越来越发挥了重要作用。 禅学本来是佛学的一派,到了宋代就几乎成为所有佛学的代名词,但到宋以后没有新的发展。道教从南宋以后就分化为全真道和正一道。 宋代文人的思想比较活跃,爱发议论,尤其喜欢谈兵,往往非常大胆、尖锐,而散文是发议论的工具。 宋代民办书院崛起,一些散文的选本也是书院的教材;再加上活字印刷的改进,专门的书商出现,加快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 宋代的刻印文集很多,远远超过唐代,这种现象除了市场需求推动之外,主要是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 经济方面: 宋代的城市经济空前发达,市民文化已经形成。(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直接刺激了词的繁荣和小说戏曲的产生,间接地也影响到散文。 宋代的文学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诗:南北并峙 词:南宋略盛于北宋 散文:北宋大胜于南宋 小说戏剧是萌芽于南宋的新文体。 北宋初年,国家统一,社会比较安定,经济也开始复苏,一部分上层士大夫醉心太平,歌功颂德,嘲花弄月,晚唐五代以来的浮艳文风更加发展。 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暴露,政治派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中下层的士大夫文人感慨国耻,深怀国忧,政治上要求革新变法,文学上提倡反映现实,对于轻华浮靡,不切时用的文学现象频频开展批判,于是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二次古文运动。 二、北宋古文运动发展的四个阶段 1、酝酿阶段——太祖至真宗时期。 这段时间大约六七十年,骈体文很盛行,沿袭五代余风: “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            ——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属对精切,致意缜密,”……“繁富冗长,不达体要。” ——赵邻几《宋史·文苑传》 当时有一批人反对这种文风: 柳开(947-1000),自名肩愈, 字绍元。他重新举起尊韩的旗帜主张重道致用,宣扬教化。   “古文者,非在词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是谓古文也。”              ——柳开《应责》 他写出的文章“辞涩言苦”。 王禹偁(954-1001),他提倡宗经复古,写“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学习韩愈的“文从字顺”,他的文章平易近人,风格清新悦目,《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姚铉xuàn (967-1020),也是古文家,他选一本书叫《唐文粹》,在文章方面,只选古体文,不选骈体文。他的诗只选古体诗,不选近体诗,文章写得不好,影响不大。 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的文章形成“西昆体”。这时骈文更加流行。 西昆体: 风格,中国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题材范围狭窄,集中于咏史、咏物与流连光景。 得名,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 杨亿(974-1020) 少年成名,翰林学士,为人为文受到欧阳修的称赞。他的文章是以骈体为主既有“浮华”之作也有平易自然跟古文相近的篇章。 刘筠(971-1031),钱惟演(977-1034)的文章,讲求词藻之美,讲究用典之繁,专门学李商隐,成为一种风气 。 穆修(979-1032),批评骈文中的章句声偶,鼓吹为道而学文。以古文出名,他的文章虽然文从字顺, 但平板、笨拙,在当时叫“平文”。 以上这些人在理论上并没有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又重道轻文,除王禹偁外都忽视文章的语言形式,所以他们虽然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却发展了唐末古文运动的后学者皇甫湜一派的怪僻作风,李翱一派的道学气,因此不能够改变骈文复辟的局面,反而造成了新的不良倾向,——形成“太学体” 2、高潮期——仁宗、哲宗时期 这一时期大约四十余年,这一时期古文运动和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配合,文坛领袖主要是欧阳修。 他们所批评的一是——西昆体。二是——太学体 范仲淹认为当时的散文:“不追三代之高,而尚六朝之细”,他对杨亿并没有否定 反而推崇。   “学者镂辞刻意,有希仿佛,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