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pptVIP

第六讲 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

第六讲 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 第一节 新加坡华文教育 第二节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 第一节 新加坡华文教育 一、概况 二、发展阶段具体情况 一、概况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小岛国,面积只有620平方公里,人口293万(1995)。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除1942-1945年被日军占领外,新加坡一直处于英国殖民地统治之下。1963年,它与沙巴、沙捞越合并而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洲,1965年8月9日,它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国。 新加坡交通方便,商业发展迅速,很快便成了华人聚居地,直到今天,新加坡仍是一个以华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6%。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国家,除华族外,还有马来族、印度族等,英语是各族的共同语。最初学校分两种,一种是英语学校,另一种是各族母语学校,华语学校占大多数。新加坡政府为了推行英语为第一语言和民族团结政策,在教育政策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953年开始实施“双语政策”; 60年代初推广“混合学校制度”,将各母语学校并到英校,其中华文学校占457所;1979年实施“浸濡计划”, 1984年起,推行全国统一源流学校计划 80年代也推广讲华语运动。 二、发展阶段具体情况 1、私塾教育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在19世纪中后期有一段私塾兴盛的历史,华文教育由华人自己兴办,自己出钱,自己管理的格局。 从创办人看,可分作三类:一是华人领袖出钱出力倡办的,如萃英书院;二是家族创办的,如1867年由陈金钟和陈明水创办的毓兰书院;三是教会创办的,如1872年道南学校,集宗教与教育为一体。 从教授内容看,一类专教华文,一类同时教授中英文,如侨领颜永成捐资兴建的颜永成义学,兼学中英文,(义学开办时,总督史密斯爵士说:“我想这所学校是在本殖民地由华人创办的教导学生学习此地语文的唯一学校。这所学校将重视英语的教学,但是我也很高兴知道在这里将教导华文。我认为华人学生有必要接受这种教育。学生长大后,除了有英语的知识以外,还懂得华文,这将证明比那些只懂得英语的人能成为更好的公民。”)但后来变成了一所纯粹的英文学校。 此时的教育没有政治色彩,只是读书识字而已。 2、近代学校的兴起 东南亚各国近代华文学校的兴起,无不受改良派、革命派的影响和推动,两派在各国的影响有大有小,就新加坡而言,早期的华文教育受改良派的影响更大。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1900年康有为到新加坡避难,大力提倡新学,推动华人兴办学校。从1905年到1920年间新加坡迅速兴办了华文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女子教育等。 1905年,新加坡华侨创办两间华侨学校,养正学堂(后为崇正学校)和广肇学堂(后为养正学校)。 1918年6月,华人领袖陈嘉庚发起筹办华侨中学,得到各帮侨领20多人的支持和响应,并获新加坡总商会召开的第一次侨务大会一致 通过成立了董事会,于1919年3月21日开学。南洋华侨中学的创办是华文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新马的第一间华文中学,它标志着新马华文教育成功地从初等教育跨入了中等教育的阶段; 1899年,华人林文庆博士创办了新加坡华人女校,教授英文,这对改善华人妇女受教育的状况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林文庆说:“我们的妻子将是孩子们的母亲,她们掌握着塑造我们民族命运的力量。是故无论如何,我们应当善待她们,教之以礼,并给予同样机会接受体育和智育。”后有孙中山倡办的中华女校、华侨陈楚楠创办的南洋女校。 这一时期除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女子教育外,职业教育也受重视。 1916年,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到南洋各地访问,他鼓励华侨兴办新式教育,并号召华侨重视职业教育,从此,各侨校开始重视实用教育,一些学校增设了农科、商科、工科,女子学校则兼授缝纫,意在培养学生掌握谋生手段和实际生活能力。 同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华侨的国家意识提高,帮派观念淡化,各校逐步开始改变使用方言教学的做法,推广普通话,招生时也不再限定招收本帮本派子弟,开始面向全体华人子弟。在陈嘉庚倡导下,闽帮的道南学校首先自1916年起逐步废除方言教学而采用国语教学,他们聘请了第一位非闽籍人士熊尚父担任校长。1926年6月在上海暨南大学召开的南洋华侨教育会议上,道南学校也专门就国语教学提出了议案, 虽然实施有困难,但对在海外推动国语教学、淡化帮派观念仍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综观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有如下特点: 1)近代学校教育蓬勃兴起并为华文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