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准备1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择业准备1PPT

在现实就业过程中,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缺乏对社会会的认识,不了解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因而不可避免地对自己迈向社会的第一个职业、薪水、回报等有较高的期望。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的那么美好。该学生的就业目标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她在实习期间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习,积累经验,从基层做起,甚至是打扫卫生。就业时不断调整心态,接受就业形势的严峻考验,先就业再择业。最后终于拥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专家点评 案例◆ 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秦某,男,中共党员,07届毕业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长。工作中善于开动脑筋,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参与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大四上学期,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就业压力,他还担任了05级新生政治辅导员助理,在院党支部的关心下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工作,经常下班或到寝室与同学谈心,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协助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由于其出色表现,该生先后被评为院、系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院“十佳青年”。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平时学习认真刻苦,勤于钻研专业知识,善于思考,具备了一定得学术科研能力。 四年来,他发挥其文字功底优势,,四年创作学术科研作品20余篇愈15万字。其中调查报告8篇,学术论文10篇,课题研究报告3个。 在创维集团的人才招聘会上,秦同学凭自己真正实力,过关斩将,在招聘会上与湖南大学四个硕士生、长沙理工大学一个博士生、湖南农业大学两个硕士生的同台竞聘中脱颖而出,最后以综合总分第二名的成绩 与创维集团签订就业 协议,现在深圳创维总部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策划和财务分析工作。 第四讲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一)认清就业形势, 正视就业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正处于相当严峻的形式。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 第二讲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职业选择,同学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职业期望过高,只求好单位;或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或心存侥幸,幻想不付出努力而获得称心的工作;或为即将到来的困难忧心忡忡;不少大学毕业生时常焦躁、忧虑、困惑、恐慌等,这是典型的焦虑心理。 案例◆女大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三次试图自杀 济南某高校大四学生蓉蓉是个漂亮的女孩,是校学生会副主席、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大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在就业的压力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三次试图自杀,目前正在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因“求职未果”而试图自杀的现象虽属个例,但大学生“就业焦虑”不容忽视。 专家点评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的情绪是正常的,轻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潜能,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可是一旦焦虑过度,上升到“焦虑症”就应该及时给予关注和心理干预,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过度失望带来的郁闷和焦虑,产生过激行为。 案例◆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我校会计专业某女生是2008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常常泡在自习室和图书馆,极少参加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主要目的是升本,但是由于心态不够成熟,08年5月专升本没有考上,实习期间,因为把希望和目标都寄托在专升本上面。于是就没有出去找工作。 专家点评 该生是性格太急,而且心态不稳。大学期间就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害怕找不到工作而把希望寄托在升本上面。升本究生并不是适合每个学生的,有的时候升本只是成了一个不去找工作不去面对现实的借口。另外该生在找工作是病急乱投医,什么都投,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工作岗位,岗不要跨度太大,另外也要选择自己愿意去尝试的工作,否则是虽然不断的面试但是不一定有很满意的结果的。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二)失落心理 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总会诱发挫败感,失落感。 案例◆期望值过高 2009届毕业生会计专业小王来自阳泉,直到今年7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刚好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在本地,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太原市,至于到太原市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