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3 翻译的理念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A Translation Course: English-Chinese 主讲人:张鹏 名家翻译理念 Chapter 3 Translation Theories 严复:信、达、雅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许渊冲: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尤金 奈达:动态对等 严复:信、达、雅 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主张维新思想,著有《严译名著丛刊》、《侯官严氏丛刊》,其中收录了其著名译著作品:《天演论》、《群己权界说》、《原富》、《法意》等。 什么是信、达、雅 信(faithfulness),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 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表达通顺流畅; 雅(elegance),指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 后人理解: 信,指忠实、达意、正确、求实; 达,指通顺、传神、流畅; 雅,指美、文采、易懂、可读。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翻译工作有三项不容易做到的事,忠实于原著,即准确;译笔流畅明白;文字典雅。要做到忠实于原著本来就很不容易,而如果只注意准确却忽略了译笔的通达晓畅,那么,即便是译了出来也等于没有译。可见译笔的流畅是应予重视的。 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易经》指出:做文章要讲究辞藻的优美和主题的正确。孔子也说过:“做文章,不过是把意思表达得确切罢了。”又说:“语言文字枯燥无味,就不能扩大影响”。可见,文字的准确、流畅、优美,乃是做文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搞翻译工作的标准。因此除了文字的准确、流畅之外,还要求其典雅。 但后来的翻译研究者对严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质疑的焦点在“雅”字上。有人问:“原文如不雅,译文何雅之有?” 但随又有人反驳,主张以“文学性”理解“雅”,认为倘若原作果然是一部文学作品,则其字词语汇的运用必然是雅亦有文学性,俗亦有文学性,雅俗之对立消失在文学性之中。 亚历山大 弗雷泽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Alexander Fraser Tytler,英国翻译家,第一位英语国家系统研究翻译理论的翻译家。著作有《论翻译的原理》(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翻译三原则 好的译文是将原作的长处完完全全的移注到另一种语言里,使得译文所属国家的人能明白的领悟,强烈的感受,正像原作语言所属国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译文应完整再现出原作的思想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的性质相同 译文应与原创作品那样行文自然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傅雷,我国著名法语文学艺术翻译家,是汉译法语作品的权威翻译家。代表作品有译著《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巴尔扎克系列小说《高老头》等,另写有《傅雷家书》等作品集。 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又须能朗朗上口,求音节和谐;至节奏及拍子,当然以原作为依归。 得其精而望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迻译。 翻译作品不仅仅在于了解与体会,还需要进一步把我所了解的,体会的,又忠实又动人的表达出来。 除了专业修养,广泛涉猎以外,还得训练我们观察、感受、想象的能力,平时要深入生活,才能亦步亦趋的跟在伟大的作家后面,把他的心曲诉说给读者听。 傅雷的观点体现 许渊冲: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许渊冲,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精通汉语与英、法德互译,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代表作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一论“美”:意美、音美、形美 二论“化”:等化、浅化、深化 三论“之”:知之、好之、乐之 四论“艺术”: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 五论“创”:文学翻译=创作 六论“优”:翻译要发挥译文语言优势 七论“似”:形似、意似、神似 八论“竞赛”: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诗经 采薇》 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 tear. 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 Long, long the way, Hard, hard the day. My grief overflows. Who knows? Who knows? 尤金 奈达:动态对等 Eugene Nida,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著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