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玉米螟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内、果穗、残茬和土壤中越冬。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为盛蛹期,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并交尾产卵,6月下旬幼虫大量出现,正值玉米喇叭口后期,幼虫在心叶筒内蛀食。 随着玉米生长抽雄,幼虫分散在茎叶间、叶鞘内、雄花上为害,主要在果穗部位以上,尤其以雄花受害最重。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并交尾产卵,8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此时正值玉米结穗期。为害在果穗部位以下,先为害叶鞘,而后蛀茎至玉米成熟。以第2代幼虫为害造成的损失最重。成虫羽化后不经补营养即可交尾产卵。 1头雌虫产卵约500粒,多着可达1000粒。卵多产于叶背中肋两旁。以植株高大,生长茂密的玉米中部着卵较多。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大于趋化性。 初孵幼虫群集卵块附近啃食叶肉。能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幼虫迁移觅食频繁。幼虫一般5龄,少数6龄。老熟幼虫化蛹前,常在茎杆内从里向外咬1个直径约2—3毫米的孔洞,外有1层层杆皮掩盖,然后吐丝把碎屑缚成1个茧垫,将茎内通道堵塞做成1室,在内化蛹。 综合防治措施 1、在4月中旬前,将所有玉米杆、穗轴、残茬处理完毕。可以沤肥、焚烧、碾压、粉碎等,以消灭潜伏其中的越冬幼虫。 2、在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 3、选育抗虫品种。经研究发现含“丁布”的玉米,幼虫对其厌味不食。 4、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和使用BT生物制剂“灌心”或喷雾。 5、药剂防治:重点在玉米心叶期抓好对第1代幼虫的防治。 目前,主要采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心。即在玉米浇头水前,将3%呋喃丹颗粒剂在撒入喇叭口内,每亩1~1.5公斤。 三点斑叶蝉 玉米三点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该虫1982年开始在新疆发生。1986年以来,玉米三点斑叶蝉在新疆北部地区危害日趋严重。现已成为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等地区玉米的重要害虫。 1、? 形态识别: 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体长2.6~2.9mm(包括翅为3.lmm左右)。休色灰白。在成虫中胸盾片上有三个大小相等的椭园形黑斑。 2、为害状: 玉米三点斑叶蝉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叶背刺吸汁液,破坏叶绿素,初期沿叶脉吸食汁液,叶片出现零星小内点,以后随着受害不断加重,斑点密集并遍及整个叶片。至6月下旬以后,为害较重的田块被害叶片严重枯焦,部分组织成紫红色条斑,7月下旬以后大部分受害叶片干枯死亡。从全株来看,上部为害轻,下部为害重。 3、发生规律 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寿命长,产卵期也长。田间世代重叠。在昌吉、阜康等一年发生三代,以成虫在冬麦地及林带、果园、田埂渠边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成虫4月下旬出蛰,首先在冬春麦田及其他禾本科杂草取食危害,随之交尾产卵。 第一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后迁出麦田。该虫春季在麦田繁殖一代,5月下旬玉米出苗后即有部分成虫迁入。成虫迁入玉米田即交尾产卵。多数卵集中产于玉米3片叶以内,而以第二片叶居多。6月中旬在玉米田成虫及卵达高峰,6月下旬发现少量若虫。 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一、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 条锈整齐、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 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叶片上症状 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放大 叶锈病病叶 杆锈病病状 防治方法 主要靠种植抗病品种,辅之以药剂防治和栽培防病。 (1)种植抗耐病品种如 (2)药剂防治 ①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2~0.3 %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 ②种衣剂(活性成分为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包衣种子后自动固化成膜状,播后形成保护圈,且持效期长。可防治白粉病、全蚀病效果优异,且可兼治地下害虫。 (3)于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可兼治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 (4)加强栽培防病措施 适期播种,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 二、小麦白粉病 发病条件 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 适当增施磷钾肥,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 3、自生麦苗越夏地区,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可大大减少秋苗菌源。 4、药剂防治 ①用种子重量0. 3%的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兼治黑穗病、条锈病等。 ②在小麦抗病品种少或病菌小种变异大抗性丧失快的地区,当小麦白粉病病叶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150g。 三、小麦散黑穗病 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L 1998-2018 UL可编程器件安全软件标准.pdf VIP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省实教育集团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VIP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题 .pdf VIP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高职).pdf VIP
- 2021年10月青岛市建设工程材料价格及造价指数(可搜索)(1).pdf VIP
- 变形监测技术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DB62T 2528.5-2021 动物疫病监测规范 第5部分:免疫抗体监测.pdf VIP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docx
- 《杂草学》教学大纲.doc VIP
- 脑部抗衰护理方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