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脾胃病与外感病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用黄芪、人参、甘草补益元气,麦冬、五味子合人参益气养阴;苍白术健脾除湿,青陈皮理气化湿,黄柏清热燥湿;升麻、葛根鼓舞脾胃阳气而升清阳;当归补血活血,神曲消食和胃。全方清暑益气,除湿健脾。东垣时代可能元气虚者居多,但我们发现当今素体脾胃湿热盛者恒多,而又由于一段时间过于劳累,形成湿热气虚证,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颇为适宜,夏天的空调病,冬天暖气环境下的外感,适当加入表散的荆芥、白芷,有很好的效果。 外感病对脾胃病的影响 人患外感时,一般食欲较差,这是由于表气郁闭,影响了脾胃的升降,即所谓“表气不通,里气不和。”因此,原有脾胃病的症状可因外感而突然加重,而外感症状并不明显。此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原有症状为什么会突然加重,会不会有外感的因素,可以结合时令气候的变化,饮食起居的情况分析。如有外邪,一定要先解除外邪,待外邪解除,症状会迅速缓解,不可误以为原有疾病恶化,而错失解除表证的良机。 验案举例 1、 素体胃热盛外感 刘某某,男,53,广发银行。 2005-9-26初诊:着凉后全身疼痛一周。一周前因劳累后外感风寒,出现全身疼痛,咽痛,双下颌淋巴结肿痛,颈项活动则疼痛加剧,咳嗽,痰粘,体温37-39℃,在当地医院打点滴治疗三天效不显,WBC9.7*109/L,N78%。口苦,纳少,大便干,舌暗红苔黄,脉浮。 方药:荆芥10 g白芷10g 夏枯草12 g柴胡15g 生石膏30g(先)知贝母各10 g瓜蒌30g 赤芍12g 银花15 g连翘15g 藿佩各10g制半夏10g 牛蒡子15g 玄参15g 黄芩15g羚羊角粉0.6g(冲)羌活15g.。5付,日一付。 如意金黄散外敷。 当下予针刺双合谷、曲池,耳尖、少商放血,耳压三焦、面颊、肺、咽喉。患者回家后诸症即减轻,服药三天后正常上班。 2、脾胃气虚外感寒湿 艾某,男,62岁,西安人。 2005-10-7初诊:患者平素脾胃虚,湿浊重,患头部占位性病变,经治缓解。一周前突然头昏加重,不能行走站立,甚至坐亦须别人搀扶,住某西医院治疗,言语欠清晰,皆谓脑部病变加重,平衡失调。诊见:身沉重,怕冷,脘痞,口苦,肠鸣,大便稀,苔黄腻,脉细滑。 发病前当地连降秋雨半月,追问病史病前曾因口渴饮用半杯凉茶,之后即腹泻。显系内外寒湿困阻脾阳。 论脾胃病与外感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姜良铎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外感病与脾胃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深刻地认识外感病的脾胃内伤基础,认识脾胃病证与外感病证的相互影响,不仅对外感病的辨治有重要的意义,对脾胃病证的辨治也有一定的价值。 无脾胃内伤基础时的外感病 典型的临床经过: 1. 有明确的外感病史; 2. 急性发病; 3. 因其感寒邪或温邪之不同而按六经传变或按卫气营血传变;或按表里三焦传变,传变快,层次清; 4.反应虽剧烈,预后尚良好,一般病程短 5.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 6.在同一种六淫之气或疫疠之气的大环境中,外感病人群的症状具相似性,病邪毒力较强者,可具有传染性,常可用统一方药防治。 有脾胃内伤基础时的外感病 脾胃内伤的存在常常导致外感病的非典型性与复杂性,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与复杂的临床证候。表现在病因、发病、三期 (表证期、表里证期、里证期)演变诸方面。 1. 病因 作為外感病,其原始病因是外邪,在同一季节、同一地域环境中,气候的太過与不及和疫戾之邪等外邪对人群的侵犯,机会是均等的,却因人体内伤的存在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的结果则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例如同为春感风热之邪,素有胃热盛者,热势较高,面色潮红,口干口苦显著,舌质迅即转红,脉象由数转浮数;而素有中焦寒湿者则呈现发热微恶风寒,流清涕,咳嗽,脘腹痞痛,舌苔由白腻转黄腻,脉濡或滑。原始病因虽相同,却因内伤不同产生出具有个体性的病因,这正是审证求因的价值所在。在决定治法时,必须从这个个体性突出的病因出发,才能获得疗效。 2. 发病 由于内伤的不同,而发病又呈现出内伤外感并存的局面,从而造成病变性质与时令气候不一致的复杂情况。所以盛夏多暑邪,表现有中寒;隆冬多寒邪,表现有暑热。对于前者,笔者多用附子理中汤加香薷、藿佩;对于后者,笔者多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加荆芥、白芷。两者虽不同,疗效均满意。 在发病方式上,内伤基础也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外感病发病急骤,先标实表现突出而后现本虚。有内伤时发病则可缓可急。急则更急,缓则更缓。首发时即可以有“本虚”出现。 胃热盛者感外邪起病急,脾气虚者感外邪多缓慢起病,肺胃阴虚者甚至可因冬天居室内暖气热而感“燥邪”发病,呈现内外燥并存的局面。 3. 三期演变 内伤基础对外感病的三期演变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三期界限混淆与各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上。有内伤时表证期时间或因正气不支而迅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