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岭三叠纪的生物乐园.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岭三叠纪的生物乐园   这里曾经是各种海洋生物共同繁衍生息的乐园,今天,它以大量保存精美的化石让我们得以窥见两亿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   在贵州西南地区,有一个以保存了大量完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而著称的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这就是关岭生物群。关岭生物群的发现是继澄江生物群和热河动物群之后,我国又一古生物群重大发现。      自1929年起,就有许多中外古生物学家对关岭及其邻近地区的菊石、双壳类和牙形石等进行过详细研究。上世纪90年代,在这里发现的大量精美的海百合化石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最终敲开这个化石宝库大门的是一块在无意中被人发现的鱼龙化石。   1998年,两位地质学家在贵州的一个奇石市场上了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化石,后来经鉴定,这是一种珍惜之极的鱼龙化石。这一发现引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古生物工作者的重视。1999年,该研究所组织一批专家奔赴关岭地区开展工作。   在开挖的第一天,专家们就挖掘到了鱼龙化石,接下来的发现更是让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海生爬行动物有鱼龙类、海龙类和形似龟鳖的檐齿龙类;脊椎动物有两栖类和鱼类;无脊椎动物除大量保存精美的海百合外,还有数量惊人的头足类、双壳类、海参、腕足类和牙形石等;此外还有大量保存清晰的植物化石。尽管专家们曾经预测这里必定存在着除鱼龙和海百合之外的其他生物化石,但如此壮观的景象仍然令他们为之震惊。   为什么两亿年前的关岭地区会出现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海洋生物王国呢?   在距今大约2.2亿年的中晚三叠世,如今的关岭地区还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海湾。西南方向是海湾的出入口,与古特提斯洋和南盘江海连通。河流携带大量陆源物质源源不断地流进海湾,为海湾中的滤食性动物们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这里成为各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生活的天堂。随河流进入海湾的还有长短不一、大小不同的大量植物茎干,它们为营假漂浮生活的海百合提供了充足的生活场所。数量众多的海百合固着在这些漂泊的木头上,形成了一片水下“森林”,各种鱼类穿梭其中。海湾里还可见到海龙类动物,它们时而在海水中嬉戏、捕食,时而在海滩上沐浴阳光。生活在远洋的鱼龙,一到繁殖季节也成群结队地进入海湾,它们在这里谈情说爱,繁育后代。小鱼龙穿梭于海百合“森林”中,对它们来说,这里既有丰盛的食物,又是绝佳的藏身之处。   各种海洋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生物王国。那么。谁是这个王国的统治者呢?      关岭生物群中的“皇族”:鱼龙      关岭生物群中的鱼龙类,不仅个体巨大(体长最长的超过10米),而且生活领域广阔,可以自由往来于浅海和远洋之间。同时,它们还是关岭动物群中最凶猛的动物,包括海龙类在内的很多海生爬行动物和个体巨大的鱼类(最大的鱼类化石的体长超过2米)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它们高踞于海洋生物链的顶端,堪称关岭生物群中的“皇族”。   鱼龙最早发现于1699年,不过那时人们认为它是一种鱼类。直到1821年,英国博物馆的研究人员Koening才正式将这种形似鱼类的爬行动物命名为鱼龙。鱼龙有着流线型的外形和桨状的四肢,与现今的海豚和鲸类似。   关岭生物群中的鱼龙类主要有4属4种,分别是中小型的周氏黔鱼龙、美丽盘江鱼龙和卧龙岗卡洛维鱼龙,以及大型的岗乌萨斯特鱼龙。这些鱼龙的发现对研究鱼龙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周氏黔鱼龙   周氏黔鱼龙是关岭地区已发现的鱼龙化石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从幼年至成年,大大小小数以千计。周氏黔鱼龙为中小型鱼龙,体长2-3米。与其他鱼龙相比,这种鱼龙的吻部较短,仅占头部的55%。眼眶为圆形,占头部的40%。颊部极为狭窄。牙齿呈锥状,表面不发育纵向纹饰。背部脊柱向上弯曲,尾巴中后部明显向下折弯。前肢呈细长的桨状,后肢粗短。   在已发现的周氏黔鱼龙中还有十分稀有的带有胚胎的鱼龙,胚胎数量大约为13个。绝大多数爬行动物都是卵生动物,它们把蛋产在沙子里或窝里。鱼龙已经非常特化,终生生活在水中,那它们在哪里繁衍后代呢?直到在德国南部的霍斯马登附近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带有胚胎的鱼龙化石,人们才知道侏罗纪鱼龙为卵胎生动物。鱼龙的蛋在母体内孵化成幼仔,然后产出。但究竟鱼龙生产时是头先出,还是尾先出,观点不一。现在大部分人认为,鱼龙幼仔的尾巴先于头部生出母体,因为只有这样,鱼龙幼仔出生后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浮出水面,完成第一口呼吸。在关岭发现的化石证明,三叠纪鱼龙同样是卵胎生动物。      卧龙岗卡洛维鱼龙   卧龙岗卡洛维鱼龙较美丽盘江鱼龙略小,体长一般不超过6米。整体形态与美丽盘江鱼龙类似,主要区别在头部特征。卧龙岗卡洛维鱼龙的吻部更加细长,牙齿较小且稀疏。研究表明,卧龙岗卡洛维鱼龙与萨斯特鱼龙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能是更进化的一种鱼龙。      岗乌萨斯特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