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理论;第一节 中外教育管理实践的沿革;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行“癸卯学制”,在中小学设立了最 高行政长官,称为监督或堂长。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成为内阁级的教育行政机关。
到建国前,由于政权更替,战乱频繁,我国的教育管理经历了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建国后,我国的教育管理受到苏联的极大影响, 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①党对学校工作的绝对领
导;②群众路线的办学方针;③无产阶级政治挂
帅;④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⑤党委领导
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正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国外的演进;第二节 教育管理模式的变迁 ;3.局限性;二、行政管理模式;3.局限性;代表人物:
美国泰罗、古利克,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英国的厄威克等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续);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认为: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1. 贡献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
提出的十四项原则对管理人员有极大的帮助;
2. 局限性
十四项原则缺乏弹性;;1.权威的基础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力: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
原因在于:
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
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2.行政组织的特征;贡献:
韦伯的理论所提出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一种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和专业化的组织理论;
阐明了官僚体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必然联系,突破了妨碍现代组织管理的以等级门第为标准的家长制管理形式;
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消除了管理领域非理性、非科学的因素;
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无论是对西方学术界,还是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社会各种组织都在不同程度地按照科层制原理来建立和管理的。;局限性
忽视了组织管理中人的主体作用,偏重于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
忽视了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突出强调了法规对于组织管理的决定作用,以及人对法规的从属和工具化性质。 ;小结: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现代管理理论;;试验背景
霍桑工厂拥有25000名工人,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仍有强烈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也很不理想.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在192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多种试验.
试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
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试验目的: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试验把12名女工分成“试验组”和“控制组”,研究工作者对两个组的工作情况做了仔细的观察和精确的记录.开始时,两个组的照明度一样.以后逐步调整试验组的照明度.但试验组同控制组一样,产量都是一直上升的.
由此得出结论车间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不太重要的因素;由于牵涉的因素太多,难以控制,无法测出照明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目的:是了解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他们先后选择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每日工作长度,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试验.发现无论每个因素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认为参加试验的女工产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试验的女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并形成一种参与试验计划的感觉,因而情绪高昂.
试验的结论:工作条件,休息时间以至于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改变,都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位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当局同工人之间,以及工人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试验目的:是了解职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试验人员对2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访谈.访谈开始了解和研究职工对公司领导,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