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残留》中的后现代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忆残留》中的后现代性

《记忆残留》中的后现代性   《记忆残留》是英国作家汤姆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然而目前为止,国内尚未出版有关该小说的研究性文章。本文从反统一性、不确定性以及本体论性角度试析该小说中的后现代性。   2015年7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学者陈正宇和吴杨翻译的中译版《记忆残留》。扎迪“英国近十年最棒的小说之一”。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正式成型。后现代主义认为,当今世界各种各样不稳定、不确定、非连续、无序、断裂和突变现象的重要作用都将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诞生出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与观念,而这种方式与观念会逐渐深入人们的意识中,即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公式和原则以及普适的规律来说明和统治世界,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后现代放弃了制定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模式,接受彻底的多元化。后现代的本质就是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原则的直接结论是:“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后现代思维积极维护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坚决反对任何试图将自己的选择强加于别人,使异己的事物屈服于自己意志的霸权野心;它尊重并承认各种关于社会构想、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形态的选择。”本文基于该原则,从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反统一性以及本体论性方面探讨《记忆残留》。   一、《记忆残留》中的反统一性与不确定性   后现代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看待世界,即反统一、反模式化。后现代主义认为,现实是用语言造就的,用虚假的语言造就了虚假的现实;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便是虚假现实的造就者之一:它虚构出一个虚假的故事去反映本身就是虚假的现实,因而把读者引入双重虚假之中;小说的任务是揭穿这种欺骗,把现实的虚假和虚构故事的虚假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促使他们去思考。该定义推翻了“纯小说”的概念,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关于线性叙事、因果逻辑的常规叙述,模糊了各文学体裁之间的分界线并大量采用其他文学体裁的表现技巧。   《记忆残留》与传统的小说不同。整本小说不曾告知读者主人公的名字,也不曾告知主人公的身份,只是简单地用“他”来代替。小说一开始就表示了强烈的反统一性。小说的开篇,主人公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而重度受伤。他的部分记忆在事故之后一片空白,无法行动自如,他要经过不断地理解、康复训练才可以重新拥有自理能力。这让主人公感觉自己的一切都是“二手的”,如此的统一而模式化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想要的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这场不明真相的事故让他获得一笔巨款,巨大到他能因此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却是福祸相依。虽然受伤,他却可以从此衣食富足。也因为这笔巨款,他可以肆意地挥霍。为了抓住那一丝属于他自己的悸动,他不惜买下一栋楼并雇佣大量的演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重现自己脑海中的场景。同时,为了让一切不再那么“二手化”,他希望“所有这些动作都完美得天衣无缝”。所以,他要求演员们不断地重复着他脑海中场景,甚至要求演员们近乎于不移动地去放慢动作进行情景再现。为了重复自己在汽车修理店的小意外,他买下了飞机场旁边的一个仓库,要求演员们和工作人员昼夜不停地去重复那个意外的场景,即使他不在场。之后又情景再现了三起枪杀案。在枪杀案中,他换下了演员,亲自上阵扮演被害人。也仅仅是因为他突然感觉这一切可以让他得到自己专属的那触电般的麻木感。然而三起枪杀案的情景再现让他犯病了。他在那一丝丝麻麻的触电感中陷入了恍惚,失去了意识,最后被人抬回公寓。后来,他在情景再现中不时地沉陷黑暗中不能自拔。在一次次的恍惚中,他再一次产生了幻觉。他的脑海中展示了一幅关于抢劫银行的“真实地”画面。他计划情景重现,最后关头他却决定要将场景移至真实的银行中。也就是说,他策划了一场真实的银行抢劫案。主人公也不曾料到本来已天衣无缝的事情会以混乱收场。正如哈山所说,后现代的特征包含着不确定性,即后现代主义并不确定会发生何事。所有的情景再现都不是事先就计划好的,而是主人公的“突发奇想”,然后感受那一次次“一阵麻刺感从右边身体蔓延上来,这感觉很棒”。他曾问凯瑟琳“你最强烈、最清晰的一个记忆是什么?”或许内心里,他从来都希望自己的记忆清晰而不是一片空白。他希望留住那些让他有着无比强烈清晰印象的东西,他希望所有的“都是那么流畅自然的,不是笨拙的、学来的、二手的,而是自然的”,所以他选择不断地情景再现甚至为了让情景再现的感觉更真实,不惜杀人。他在策划了一场真实的银行抢劫案并杀人后,文中这样描述,“他希望一切都完美无缺,干净利落,他想把所有的事情安排计划得井井有条,避免杂乱无章。但他必须明白:世间万物是维系我们生命的东西――断续的流动、伤疤组织、世间最初的灾难预兆,还有永不过期的期票。想要捋顺一切就得后果自负”。或许麦卡锡是想借小说主人公之口告诫世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