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汇总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汇总PPT

* 而: 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例: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二、第二人称代词: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1: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例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之: 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2第一人称代词。例: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1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例: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南录〉后序》) 2宾语前置标志。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定语后置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取消句子独立性。例: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5音节助词,无意义。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则: 一、连词。1表承接关系连词。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表假设关系连词。例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例2: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并列关系连词。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表转折关系连词。例: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与妻书》) 5表让步关系连词。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二、副词。可译为“是”“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三、拟声词。“则则”即“啧啧”。例: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祭妹文》) 以: 一、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等。可译为“凭借”“按照”“用”“拿”等。 例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指南录〉后序》) 例2: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即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指南录〉后序》)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等。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等。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等。例: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周策》) 哉: 一、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例: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病梅馆记》) 二、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三、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者: 一、附在其他词或短语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例: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冯婉贞》) 二、表提顿作用。助词。例: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三、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不译。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四、放在数词后,可译为“个”“样”等。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与: 一、介词。1意为“和”“跟”、“同”等。例: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竟火器,其何能胜?(《冯婉贞》) 2意为“替”、“给”等。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二、连词。1表并列关系连词。例: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2表比较选择关系连词。例: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 三、副词。都、全。例:数日,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四、助词。同“欤”。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也: 一、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三、语气助词。表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