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浙赣苏区贸易线 今日老区红色旅游路.docVIP

当年浙赣苏区贸易线 今日老区红色旅游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年浙赣苏区贸易线 今日老区红色旅游路

当年浙赣苏区贸易线 今日老区红色旅游路   自1930年起,国民党对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实行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实行了经济封锁,使赣东北苏区的西药、布匹等日用消费品,特别是食盐供应十分困难。当时,紧邻赣东北苏区的浙江衢州开化华埠镇、江山廿八都镇和常山球川镇,人民群众在当地中共组织的率领下,不顾安危,冲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线,从1931年初至1934年底,先后建起了两条红色贸易路线,将日用消费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赣东北苏区,有力地支援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两条红色贸易路线的形成      浙西开化华埠镇,位于浙、皖、赣三省接壤的交通线上,是马金溪等几条溪水的会合处,水陆交通便利,素有“四溪碧水入钱塘,三桥青石达赣皖”之说,向来是三省边境贸易的重要商埠。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这里成为赣东北地区的日用必需品和部分军用物资的重要转运地之一。为了保卫和巩固华埠这一重要商埠,为了将苏区推进到浙西,赣东北苏维埃政府对华埠特别重视,于1931年3月和1932年4月,红十军先后两次派部队攻克华埠,先后在华埠所在的开化县西南乡建立中共支部、特别支部和区委。   从华埠经航头、油溪口到白沙关,这是一条古老的商道。航头有两个盐行,白沙关有三四个盐行。食盐经钱塘江水运到华埠镇后,大部分食盐由盐仓老板用箬皮或笋壳打成五六十斤装的“小花包”运到航头,再从航头运到白沙关,然后由水运至铜埠、德兴、乐平一带。挑盐者则从白沙关挑回松香、箬皮等山货返航头或华埠。   国民党当局在对赣东北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后,国民党开化县政府颁布的《计口授盐法》规定,每口每日食盐定量8钱。由于县政府官员与地方势力相勾结谋取私利,对禁令也就敷衍搪塞。华埠镇一些盐栈店铺因有利可图也不顾禁令,仍将食盐、电池、电筒、雨鞋、药品等所谓“禁卖品”卖给赣东北苏区,或者运至赤白交界处进行换货贸易,其中尤以食盐为大宗。   为了解决赣东北苏区军民食盐紧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消费合作总社(以下简称省社),于1931年l0月在葛源召开会议。省军委主席邵式平参加了会议,并对采购人员提出要求:到边境或白区去办盐,一不准赌,二不准嫖,三不准抽大烟,但可以同商人结交,在这方面花点钱是值得的。会上,德兴县消费合作社负责人汇报了开化县华埠镇的食盐好买的情况,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于是决定立即派省社人员去华埠开辟收购食盐的工作。   收购人员到接近开化县境的德兴县蜈蚣岭设立收购站,发动德兴县港头村一带群众组织担盐队,来回60多公里到华埠镇购买食盐,没有本钱可先借款五至十块银元,担来的食盐按一元钱4斤收购,还给担盐群众每人免费供应半斤猪肉、半把粉丝;给未成年人另加两块寿饼。当时除德兴县群众外,连开化县边民也参加担盐队。收购站一天可收购食盐1000多斤,旺日可达1万斤。三四个月时间共收购食盐数十万斤。后来,蜈蚣岭一带因受国民党军搜捕阻挠,食盐收购站难以立足而撤销。   随着开化西南乡革命形势的发展,到了1932年4月,中共开化一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在白沙关建立。从华埠镇经航头、油溪口、张家湾到白沙关,再转往德兴的商贸通道逐步形成,食盐及其它物资通过这条路线,源源不断地输往赣东北苏区。沿途一些乡的党组织、党员和贫农团,把向赣东北苏区运送食盐等物资,当成主要任务去完成。油溪口党支部曾组织过一支100多人的运盐队,他们放木排到华埠后,利用回程的机会,将大批食盐运到白沙关。这便形成了第一条“红色贸易路线”。   在国民党对各个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中,1932年8月,开化一区苏维埃政府辖区遭到烧杀抢掠,白沙关及附近地带,被国民党军第三十六旅占据,原先开通的由华埠至白沙关的红色贸易路线受阻,其它一些食盐供应渠道也遭到封锁。赣东北苏区食盐供应发生严重短缺。同年9月12日,赣东北省委专门为此发出第6l号通知《关于打破敌人封锁食盐计划》。通知要求:为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与食盐封锁,必须发动群众,组织担盐队,建立秘密运盐路线和运盐站。赣东北省社再次派总采购员去开辟运盐路线。他们在靠近开化县边境的玉山县岭头山,依靠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担盐队,新开辟了一条由华埠镇经开化县的桐村、王畈、徐家村,至玉山县岭头山的商贸通道。这便形成了又一条新的红色贸易线。这条线路较为隐蔽,一直坚持到红军主力撤出赣东北苏区。   新的红色贸易路线开通后,经商的方法也比先前灵活,重视开展统战工作,广交朋友。这条新路线上的开化县王畈,是个重要关隘,有国民党开化县基干队一个排驻守,还有便衣侦探搜集担盐队情况,多次发生袭击食盐收购站和担盐群众。为了拔掉这个钉子,化婺德中心县独立营在红十军一部协同下,曾先后两次攻打了王畈,歼灭了部分基干队员。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又开展统战策反工作,与驻王畈的国民党开化县基干队拉关系,许以厚利,以高价收购他们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