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话读书PPT.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古论今话读书PPT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头发上,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就会把头皮扯痛,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杵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 * * 谈古论今话读书 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杨增强 请问: 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 今年是第几个世界读书日? 2011年世界人均读书统计 中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 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 还有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 再就是来自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不同的人对书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补品。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 库。——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家)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俄国诗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法国作家) 二、读书的重要性 1、读书可以启蒙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2、读书可以益智 晏子(前578-500)出使楚国。楚王因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小洞中进去。晏子不肯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是从此门进去吧。”迎接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3、读书可以壮志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等样人?门官回答:是一介儒生。张之洞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传给求见者。孙中山一看,纸上写道:“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