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纪哲峰)中医养生与健康PPT
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大闸蟹、生蒜、辣椒、龙眼、大枣等 寒性食物:如鸭肉、蜂蜜、绿豆、 西瓜、苦瓜、梨等 贫血者可以吃的水果 要多吃含铁及维生素A较高的水果: 红枣、龙眼干、板栗、苹果、葡萄、橄榄、枇杷、樱桃 崇 州 分 院 崇州市 人 民 医 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厚德、至善、求精、图强 中医养生与健康 崇州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 纪哲峰(硕士) 中医养生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养护生命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养生的核心 调和阴阳,平衡阴阳 养生的原则 协调脏腑、保阳益阴; 畅通经络、调和气血; 清静养神、节欲保精; 调息养气、持之以恒。 养生的途径 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饮食而慎起居、 坚五脏而通经络、 避虚邪而安正气。 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七月八月)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 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是不长寿? 为什么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 看看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 吃: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 饮食结构不平衡 睡:饭后睡觉、熬夜 拉:大便时看书、打电话 精神:过度紧张、劳累,长期生闷气炒股玩心跳 外界:烟酒不离口 手机、电脑的辐射 化妆品的化学伤害 过度性生活,不洁性生活… 人只有这一辈子 保持健康 H O W 益寿延年 理 论 基 础 天人相应 形神合一 动静互涵 正气为本 辨证施养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 释义: 1.天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换句话说,人与自然相通相应。 2.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对人体都有影响。 体现在疾病有明显的四季分布规律,如夏季易中暑、秋冬易感冒等 天 人 相 应 要求: 1.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慎防异常自然变化的影响,如预防SARS、甲流等 顺应时间规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部分人是经常深夜2点之后才入睡(打麻将、上网)。 还有些人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 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则向外供血。 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肝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 子时(23点——1点)胆经最旺 (胆汁推陈出新)。 在子时前入睡眠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丑时(1点——3点) 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人卧则血归于肝”。 卯时(5点——7点) 大肠经最旺(有利于排泄)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份和营养,排出残渣。 已时(9点——11点) 脾经最旺 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统血。 午时(11点——13点) 心经最旺(心主神) 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从亥时(21点)开始到寅时(5点)结束 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形 神 合 一 释义: 1.形,即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 2.神,即人之心理活动,包括意识、思维、神情等 形 神 合 一 要求: 1.守神全形,心理→形体 2.保形全神,形体→心理 心理健康 ← 形体健康 → 动 静 互 涵 释义: 1.动,即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体质 2.静,即静养,心神宜静 《内经·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动 静 互 涵 模仿虎、鹿、熊、猿、鹤 动 静 互 涵 要求: 1.规律,40 ~60min/天, 3~5次/周。 2.持之以恒 正 气 为 本 中医学特别重视——正气 1.正气盛,则康健 2.正气虚,则疾患 固护正气贯穿中医学治病、防病始终 1.保护脾肾 2.脾为后天本,肾为先天本 简便易行的固护正气的方法 灸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