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早教的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早教的思考

塞 林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 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轨道,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 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 ?? ?? ?? ?? ?? ?? ?? ?? ?? ?? ?? ?? ?? ?? ?? ?? ?? ?? ?——周国平   〔按:《中国家教高端访谈: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是一本家教新作。该书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着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为了解开自己的家教困惑,也为了更多的家长能用科学的家教理论指导实践,作者精心采访了当前中国教育领域深具影响的21位专家学者:李开复、凌志军、周国平、黄全愈、魏书生、孙云晓……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中国家教高屋建瓴的洞察,及对孩子的全新理解和教育。〕 ? ???中国的父母亲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焦虑的家长了,尤其是在教育问题上。从不惜血本择校的狂热,到千方百计报班的痴情,从夏令营消费的攀比心态,到中考高考带来的酸甜苦辣……无不折射出他们内心里那种无法祛除的焦灼和忧患。   不止一次听到家长说,我这辈子没别的什么想法了,我最大的牵挂就是孩子,等他(她)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我一生的心事就都可以放下了。这种焦虑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至于有时候甚至演化出了血泪斑斑的结果,比如,有的家长为让孩子戒除网瘾而把他们送入行走学校接受军事化的惩诫教育,家长和孩子之间常常借助于肆意流淌的眼泪达到新的理解。更令人心情沉重的是,有的家长竟然因为年幼子女在学习上表现不理想而亲手将其掐死,而有的孩子也因为受不了父母没完没了的责备埋怨而萌生杀机。   鲜血和生命以最惨痛的方式诠释了心理高压下扭曲、畸异的家庭教育生态。   刚看到《中国家教高端访谈——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鱼朝霞采写,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这本书时,我的心里是略微带了点嘲讽的:大概这又会是一本利用中国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焦虑心理,对他们进行耳提面命式训导的书吧。   要知道,这些年里,有两类书是屡屡占据图书排行板顶端的,其一是职场类的,其二便是家教类的,而它们都毫不含糊地指向两个字,那就是:“成功”。职场成功意味着登上职权的要津,意味着占据巨大的资源,意味着拥有惹人艳羡的财富;家教成功呢,则意味着家长们“制造”出了最眩目的“优质产品”,也就是他们的子女,这些“产品”往往分别被打上“北大”、“清华”、“哈佛”等似乎闪闪发光的标签。   像什么《哈佛女孩刘亦婷》、《我的事业是父亲》、《赏识教育你的孩子》之类,都因为展示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上所取得的“成功”而颇具说服力。坦率地说,我对书中的一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并无抵触,我反感的是其中透露出来的那种狭隘、庸俗的成功观,似乎只有子女上了北大清华甚至哈佛才算得上是成功。   这类书的畅销,恰恰是迎合了中国众多家长充满焦虑感的过度期望的结果。而这种沉积在心的焦虑感本来是应该得到缓释的,这种目标指向单一的教育期望本来是应该得到修正的。   所以,在我心目中,此类“家教成功学”的典范著作实际上进一步刺激了家长们未经反省的、很多时候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有可能把自己和子女都逼向人生死角的偏执欲望。   当然,《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这本书不是这么回事,不是助长家长们在培养子女问题上持续高烧的“燃料添加剂”。虽然封面上也写着“引领中国家长走向教子成功之路”,但通观全书,其“成功”还不至于狭隘到上了哪所大学。书中采访的21个专家学者,其中也有并非以教育研究著称的,大多秉持一种比较健全的成才观、教育价值观。   比如,李开复说:“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更不要期望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这样的观点对今天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就颇具警示意义。我屡次在文中写到过,今天很多家长的偏执就来自于他们几乎把改变自己以及家庭命运的所有的“宝”都压在孩子身上,结果恰恰是压垮了孩子,也压垮了自己。   而曲兰也明确地表示:“不计成本地读名校会误了孩子。”以为孩子读了名校就是一个“免检产品”的想法,不但是幼稚的,而且有可能招致更大的失望。   以写人生随笔而闻名的周国平,更是在与作者访谈时强调“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而去培养高贵的灵魂”,他认为教育未必是要直接扑向未来的所谓功成名就的,因为“生长本身就是目的”(杜威语)。   的确,一个人健康、快乐的成长本身就已经是人生最大的馈赠了,我们为什么总是忽视如此丰厚的馈赠,却垂涎于许多枝节的目标呢?所谓职场成功、社会地位之类只不过是健康、快乐人生的副产品、衍生物而已,它们是幸福的后果而不是原因。   无论是在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