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院 (系)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号 AP0301423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 3月25日
五邑大学教务处制
2016年3月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题16届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之一,由于笔者对宋代历史尤其是文学史兴趣浓厚,自主选定了宋代词坛两位代表人物做为研究对象,本选题最终在指导老师帮助指导下拟定而成。
(二)研究的目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苏辛作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虽不能说完全概括了二人的词作特征,却也较为精准地指出了两者在豪放词上的具体差别。而本论文正是试以豪放词为切入点,以词作鉴赏为侧重点,结合苏轼,辛弃疾不同的时代,思想,际遇,经历,个性,来探讨他们的作品在题材意境,语言运用,思想内涵等各个创作层面的差异性及原因。
(三)研究的意义
词产生于晚唐,在五代和宋初得到初步发展,然而由于内容囿于男女情爱,离愁别绪,形式上又受制于音律,因此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能取得与诗同等的地位。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是当时的文坛与社会对词的普遍评价。
豪放词最初是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出现的,由司空图首先提出。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以之指称一种诗歌风格,并描述之“天风波波,海山苍苍,直力弥漫,万象在旁”。然而在创作上真正打破“词为艳科”樊篱,开豪放风气之先的,是苏轼。苏轼曾明确表示词“自是一家”,并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扩大和提高了词的境界,开创了豪放词派。而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进一步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艺术手段和社会意义,对词境做了再度的提高和扩大,使词真正实现了“无意不可出,无事不可言”。苏,辛二人致力于词坛建设,不仅对当时文学创作起到极大的正面指引作用,先后得到了一大批文人的拥护和效仿,对后世文学的进程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苏辛二人的豪放词创作,横向上可以一览宋代词体流变过程,纵向上对于梳理文学史脉络也有极大帮助。
此外,虽然苏辛并称,同瞰词坛,但在对具体词作进行分析鉴赏之后,不难发现二者其实都具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些特色既存在于二人所处时代,生活经历,命运际遇等客观性因素之中,也体现在各自的文学修养,气质癝赋,人生态度等主观性因素之中,表现在作品中,就凝结为各有所长的表现内容,创作手法和艺术魅力。因此,解读鉴赏二人的词作,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正确认识苏轼,辛弃疾文学内涵的直接通道。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四、具体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完成全部正文的写作杜绝出现笔误,并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力求减到最少。五、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解决的措施六、主要参考文献[1]邓广铭笺注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中华书局 1978(2)
[2]邹同庆 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华书局 2002
[3]辛更儒 辛弃疾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2005
[4]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研究室 苏轼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994
[5]辛弃疾词鉴赏 齐鲁书社 1986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检查日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