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教程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控制测量学教程PPT

控 制 测 量 学;第一章 绪 论;一、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体系;※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的重要保证作用 ,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 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常规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现代大地测量学基本科学技术内容 ;现代大地测量学基本科学技术内容;二、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主要内容:;三、地球形体和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2、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 ;3、总地球椭球、参考椭球;总地球精球应满足的三个条件: 1.总质量等于地球的总质量,中心与地球的质心重合,赤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一致。 2.旋转角速度与地球的旋转角速度相等。 3.体积与大地体的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难面之间的差距的平方和为最小。 总地球精球面是—个理想的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5、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地球模型;四.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三角网起算数据和推算元素;2)导线网;1、精密测角仪器的发展 50年代——垂直度盘自动归 零补偿器、光学对中器的改进。 60年代——读娄的数字化与 自动化(电经); 2、测距仪的发展 普通光源——激光测距仪 ——红外测距仪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3、精密水准仪的发展 平板玻璃测微器 自动安平水准仪 “摩托化”水准测量 数字水准仪;4、计算机在测量上的应用 用于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 用于现代化数据采集 测绘资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 建立 ;5、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6、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系统 ;7、惯性导航系统(INS系统) ;六、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与展望;1) 第一阶段——地球圆球阶段;2) 第二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德国的开普勒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遵循的三大定律; 意大利的伽里略1590年根据自由落体原理进行了第一次重力测量; 荷兰的惠更斯1673年提出用摆进行重力测量的原理,并推导了数学摆公式。 牛顿于1687年根据他建立的万有引力定律,经论证认为: ①在引力定律下,并绕一轴旋转的均质流体物质的均衡形状,是两极扁平的旋转椭球; ②重力加速度由赤道向两极与(—地理纬度)成比例地增加。 ;惠更斯也推导了地球的扁率。把地球质量集中在球心,扁率等于赤道处离心力与引力之比的一半。 人类进入了认识地球为旋转椭球的新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学得到形成和发展,物理大地测量学开始奠定基础。 ;★取得的成绩:;★基础理论:;★存在的问题:;由于海水面占全球表面大部分,且比较规则,在某种假设下,可认为海水面是重力等位面,并把它延伸到大陆下,得到一个遍及全球的等位面。 德国的李斯廷(J.B.Listing)1872年,把它命名为大地水准面。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40年代,对椭球的认识发展到是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大地体。 ;物理大地测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2)提出了新的椭球参数 ;平差计算前对测量数据的归算; 马尔可夫(Markov)在高斯平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斯—马尔可夫的平差模型; 荷兰学者田斯特拉(Tienstra)完成了相关平差的理论; 提出了分阶段、分区以及分组平差的理论与实践; 矩阵及???性代数和数理统计等相关学科理论引入测量平差中。 ;距离测量的发展:;空间技术的发展:;控制网优化和测量平差理论的发展;2、大地测量展望;主导本学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空间大地网的建立: ;;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